目前分類:(8-12)(●代謝系統)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與【糖尿病】相關的穴位及反射區
 
經多方搜尋【糖尿病】相關的配穴處方,
共找出36個特效穴位與一個腳底反射區。
茲按身体部位,重新加以歸納編排如下:
●(一)臉部
      (1)水溝(督脈),(2)承漿(任脈)。
●(二)後頭部、頸部、
      (1)天柱(膀胱經),(2)風池(膽經),(3)大椎(督脈)。
●(三)胸部
      (1)膻中(任脈),(2)期門(肝經)。
●(四)上腹部
      (1)★中脘(任脈)。
●(五)下腹部
      (1)天樞(胃經),(2)大巨(胃經),(3)關元(任脈),(4)中極(任脈)。
●(六)手部
      (1)勞宮(心包經),(2)內關(心包經),
      (3)魚際(肺經),(4)★神門(心經),(5)★陽池(三焦經)。
●(七)(小腿內側)
      (1)★三陰交(脾經),(2)漏谷(脾經),(3)地機(脾經),(4)陰陵泉(脾經),
      (5)太谿(腎經),(6)腹溜(腎經)
●(八)(小腿外側)
      (1)★足三里(胃經)。
●(九)(腳面內側)
      (1)大都(脾經),(2)然谷(腎經),(3)照海(腎經)。
●(十)(腳底)
      (1)湧泉(腎經),(2)腳底按摩~「脾臟」反射區。
●(十一)(背部)
      (1)膈俞(膀胱經),(2)膽俞(膀胱經),(3)★脾俞(膀胱經),
      (4)★胃俞(膀胱經),(5)三焦俞(膀胱經),(6)★腎俞(膀胱經),
      (7)小腸俞(膀胱經),(8)膀胱俞(膀胱經)。
 
●這麼多與【糖尿病】相關的穴位,無法一一加以推按,
但,可以集中按摩於(七)(小腿內側),(八)(小腿外側),(九)(腳面內側),
(十)(腳底),(十一)(背部)等,穴位較集中且較重要的身體五個部位。

●特再將這些重點穴位,詳加整理並以簡明的圖示陳述於下:

●【下肢經穴綜合圖】(紅點為與糖尿病相關穴位)
 
●E1下肢綜合.jpg  

●(A)【小腿內側】

●(1)★三陰交(脾經)
 
●E2三陰交(脾經).jpg  

●(2)漏谷(脾經)

●E3漏谷(脾經).jpg  

●(3)地機(脾經)

●E4地機(脾經).jpg  

●(4)陰陵泉(脾經)

●E5陰陵泉(脾經).jpg  

●(5)太谿(腎經)

●E6太谿(腎經).jpg  

●(6)腹溜(腎經)

●E7復溜(腎經).jpg  

●(B)【小腿外側】

●(1)★足三里(胃經)

●E8足三里-1(胃經).jpg  

●E9-1足三里(胃經).jpg  
●E9-2足三里(胃經).jpg   

●(C)【腳面內側】

(1)大都(脾經),(2)然谷(腎經),(3)照海(腎經)。
 
●E10腳面內側.jpg  

●(D)【腳底】

●(1)湧泉(腎經)

●E11湧泉(腎經).jpg  

●(2)腳底按摩~「脾臟」反射區

●E12腳底.jpg  

●(E)【背部】
 
(1)膈俞(膀胱經),(2)膽俞(膀胱經),(3)★脾俞(膀胱經),
(4)★胃俞(膀胱經),(5)三焦俞(膀胱經),(6)★腎俞(膀胱經),
(7)小腸俞(膀胱經),(8)膀胱俞(膀胱經)。
 
●E13背部.jpg  
 
●附註:古代中醫文獻沒有關於解剖學上「胰臟」的明確記載,
但有學者認為中醫理論的「脾」其實對應的是現代醫學的「胰臟」。
 
●疏漏不足之處,敬請不吝指正!
●祝福您闔家~身體健康!平安喜樂!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糖尿病的預防與保健(下篇)

●(捌)糖尿病的預防與保健
 

●雖然糖尿病是萬病之首,
 
但只要好好了解糖尿病,並透過良好的飲食與生活型態來控制血糖,
 
就能有效預防糖尿病。
 

●要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可以透過以下方法去落實:
●(一)飲食控制,均衡飲食,建立少糖、少油、少鹽、高纖飲食習慣,
約1/3患者可由飲食控制得到滿意之血糖控制
●(1)避免甜食,但可適量使用低熱量甜味劑(代糖),以免血糖上升不易控制。
●(2)避免食用飽合脂肪酸過多之食物,
如:油炸、煎、酥之點心,以防肥胖及動脈硬化。
●(3)避免飲用酒精類飲料。
 
(二)運動
運動-可促進胰島素在體內的作用,消耗多餘脂肪維持標準體重,
改善血脂肪分佈,增加高密度脂肪預防動脈硬化。
●(1)不斷保持溫和、適中、簡易可行的運動最有幫助,
如:慢跑、散步、有氧舞蹈,最好在飯後1~2時,每次運動時間約30~60分鐘。
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建議每週>150分鐘,
較中等強度稍強的體能活動,建議每週至少3日,每日至少20分鐘。
●(2)運動前後應做暖身運動,運動強度慢慢增加,
隨身攜帶方糖、巧克力、餅乾或飲料,在發生低血糖現象時服用。
(3)穿適當鞋襪以保護雙足。

●(三)維持理想體重 
●肥胖對健康的影響甚大,除了造成體能衰退,
還可導致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腎臟病、高尿酸血症、
痛風、關節炎、冠心病、乳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等疾病。
長期影響會減短壽命、增加死亡率。
【身體質量指數】(BMI),是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所認可,
利用身高為基礎來測量體重是否符合標準,
是目前國際上通用評估胖瘦的方式,
●儘管BMI計算方式有很多的批評與爭議,
但也可初步的經由BMI測量結果簡單快速的辨別出是否有過重或過輕的狀態,
所以,目前還是有許多的醫生與研究機構會採用BMI來做檢測。
●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有不同的(BMI)標準。
●若是18歲(含)以上的成年人:則(BMI)的標準,沒有性別、年齡的差別。
BMI = 體重(公斤) ÷ 身高(公尺) ÷ 身高(公尺)
理想體重 = 22 × 身高(公尺) × 身高(公尺)
我國理想體重範圍為 BMI 介於 18.5 到 24 之間。 
 
●D-圖1.jpg  
 
(四)藥物治療
●(1)口服降血糖劑:刺激分泌胰島素,控制血糖。
若飲食不正常亦會引起低血糖。
孕婦、接受重大手術者、嚴重感染者、明顯肝腎功能不佳者應停用。
●(2)注射胰島素:使用最大口服降血糖藥仍無法控制血糖時使用,
注射後一定要按時進餐,否則可能出現低血糖。
 
●(五)日常生活居家的照顧
●(1) 隨身攜帶識別卡
●(2) 隨身攜帶方糖、巧克力、餅乾,以免發生低血糖。
發生低血糖時若病人意識清楚時,
立刻喝半杯果汁、可樂、汽水或半杯水加方糖兩塊,直至症狀改善;
若病人意識不清,則將糖漿滴入口腔內並緊急送醫。
●(3) 運動中若發生胸悶、頭暈、發抖、心悸、大量盜汗,則應立即停止運動。
●(4)足部護理:
因糖尿病病人腳部血管會硬化,感覺神經也會痲痺,易因血液循環不良,
足部受傷而不自覺,以致細菌感染,嚴重時甚至要截肢;
●每日檢查雙腳。      ●每日清洗保持乾爽,以乳液潤滑皮膚。
●穿乾淨之襪子及合腳的鞋。      ●若發現任何傷口應立即求醫。
●(5) 旅行須知:
●向醫師要一份病歷摘要及處方。
●藥物分裝在不同的旅行袋,隨身攜帶。
●準備預防低血糖之食物。 ●兩雙方便走路的鞋子。 足部護理所需的東西。
 
(六)定期健康檢查追蹤  
 
●D-圖2.jpg  
 
                      ~~~~~~~~~~~~~~~~~~~~完結!~~~~~~~~~~~~~~~~~~~~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糖尿病的預防與保健(中篇)
 
●(肆)糖尿病常見9大症狀
 
從以下身體的九種小變化,來意識到自己是否有不適當的高血糖情形
(1)食慾增加 (吃多)
(2)不正常口渴 (喝多)
(3)排尿次數增加及量多 (尿多)
(4)體重不正常減輕
一般常聽到的「三多一少」為典型的糖尿病症狀,
意即「吃多、喝多、尿多、體重下降」
(5)不明原因容易疲倦、虛弱
(6)視力模糊
(7)傷口癒合慢
(8)足部有針刺感
(9)皮膚搔癢
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朋友出現了以上症狀,
建議早點就醫檢查並透過抽血檢測來確定是否罹患糖尿病。
 
●(伍)如何檢測是否得了糖尿病?  

診斷糖尿病是以血糖測定為依據
●檢查空腹血糖約可發現50%的糖尿病患者,
飯後血糖可檢查出90%,
糖化血色素則可檢出30%到40%,
這三種檢查都各自呈現出糖尿病發病機轉的不同面向,彼此間有互補性
●目前健康檢查會同時檢測空腹血糖及糖化血色素,如此可準確反應血糖數值;
但若只測空腹血糖,且血糖數值逼近100mg/dl,
最好還是加做糖化血色素及飯後血糖,避免測量機器誤差。
請點擊→【認識糖尿病的各項檢驗】即能連結瀏覽該篇詳細內容!
     ●A-圖2(●C-圖1).jpg  
 
(陸)糖尿病的一般知識

●(1)糖尿病是不會傳染的,但有遺傳傾向。
●(2)糖尿病是須要終生控制的慢性疾病,
目前尚無法根治,但可以將血糖控制到理想的範圍。
●(3)接受專科醫師的治療,不要相信偏方、祕醫或任何草藥。
●(4)只要血糖控制良好,可以做任何大小手術。
可以擁有正常的婚姻 ,懷孕生工作、杜交活動及旅遊休閒。
 
●(柒)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有「隱形殺手」之稱,
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引發併發症,
造成病人生活品質降低,嚴重時更會威脅到生命。

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有:
●(一) 急性:
●(1)糖尿病酮性昏迷
●(2)易受細菌感染而發生肺炎、尿道炎、結核病、
皮膚經常化膿性病變和菌血症。

●(二)  慢性:
●(1)心血管疾病 :如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
●(2)眼睛的病變:糖尿病是造成成人失明的主因,
如: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病變。  
●(3)神經的病變:包括自主神經或週邊神經的短期或長期麻痺,
如:心悸、腹脹、便秘、腹瀉、失禁、小便困難、
起立性低血壓、手腳發麻及刺痛、感覺遲鈍 。 
●(4)腎臟的病變:水腫、蛋白尿、血壓上升;
腎衰竭引起尿毒症,而需要終生洗腎。
●(5)足部病變由於末稍神經病變缺乏痛覺預警,
使腳部容易受傷,受傷後亦常常沒有發覺,以致沒有立刻接受適當的治療;
而且由於血液循環不良,受傷部位難以痊癒,
加上細菌感染,侵犯深部肌腱、骨骼,造成截肢悲劇。
 
~~~~~~~~~~~~~~~~~~~~未完!~~~~~~~~~~~~~~~~~~~~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糖尿病的預防與保健(上篇)
 
●近年來人們因飲食習慣改變及運動量減少,而出現許多疾病年輕化的趨勢。

據國民健康署統計,目前台灣大約有 200 多萬名糖尿病患者,

相當於每 10 位成人就有 1 人患有糖尿病,

並且每年以 25,000 名左右的速度持續增加中,
 
糖尿病它是台灣國人十大死因第五名
 
其引起的併發症更是我們不容小覷的健康威脅!
 
 
●讓我們一起好好認識糖尿病,

透過良好的飲食與生活型態來控制血糖,就能有效預防糖尿病。
 

即使確診有了糖尿病,還是可以透過了解,來正確的治療與自我照護

與糖尿病和平共處,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壹)造成糖尿病的原因?
 
 
糖尿病是一種醣類代謝異常之慢性疾病,
 
主要是胰臟所製造的胰島素不足胰島素功能不佳(胰島素抗性)所引起。

當我們吃進去的食物轉變成葡萄糖後,
 
胰島素幫忙將葡萄糖帶入細胞,做為身體的能量來源。
 
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功能欠佳時。
 
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會積存於血中,使血糖增高,而形成糖尿病。
 
     ●認識【胰臟】    ●B-圖1.jpg
 
    ●認識【消化系統】  ●B-圖2(消化系統).jpg  
 
 
(貳)糖尿病的型態
 

●(1)第1型糖尿病

因胰臟分泌胰島素的 β 細胞功能受損,已經無法分泌胰島素,

故需終身依賴胰島素治療,發病年齡較年輕,通常在 30 歲以前。
 

●(2)第2型糖尿病

這類型病人的身體大都還具備有製造胰島素的能力,
 
只是胰臟所分泌的胰島素不足胰島素功能欠佳所致。
 
98%的糖尿病病人多屬於此類型。

發病時期多在 40 歲以後,但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
 
常見於成年人、有糖尿病家族史、代謝性症候群的患者以及體型肥胖者身上。
 

(3)妊娠型糖尿病

懷孕前沒有糖尿病病史, 但懷孕時卻出現高血糖的現象,
 
大部分產後可以恢復正常。
 

(4)其他類型

是由許多其他因素所造成,
 
例如染色體或基因的變異、胰臟的疾病、內分泌系統的疾病、藥物的影響等,
 
但這些都是須由醫師來做診斷。
 
 
(參)什麼樣的人較易罹患糖尿病?要特別注意身體的變化,甚至抽血檢驗!
 

●(1)家族中有糖尿病史者

●(2)40歲以上肥胖者

●(3)脂血症: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

●(4)高血壓者

●(5)傷口不易癒合者

●(6)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7)不明原因的四肢麻木感

●(8)常泌尿道感染者

●(9)不明原因的女性陰部搔癢或皮膚搔癢

●(10)曾生過大於4公斤以上嬰兒的婦女

●(11)有習慣性流產、死產、早產、羊水過多病史者

●(12)曾有妊振糖尿病史者
 
 
~~~~~~~~~~~~~~~~~~~~未完!~~~~~~~~~~~~~~~~~~~~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認識糖尿病的各項檢驗

 

●若懷疑自己有糖尿病,很難僅以身體的症狀就判定是否得病,

最準確的方法就是去看醫生並接受血糖檢測,

抽完血檢驗報告出來,當然醫生會告訴你身體的狀況。

●但是,若自己能解讀檢驗數值的內涵,
有糖尿者,就能多掌握一些自己的身體的變化,
而無糖尿者,也能多了解一些醫學常識,防範於未然。

●檢驗的數值密密麻麻,每項檢查代表什麼意義?
到底這些檢驗數值有無異常?讓人看得灰煞煞?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抽血檢查糖尿病的各項數值指標吧!


●(壹)首先來認識血糖的計量單位

●診斷糖尿病是以血糖測定為依據,血糖中的葡萄糖濃度稱為「血糖值」
血糖值表示法有兩種單位:
一種是毫克/分升(mg/dL),我國、美國、日本常用。
另一種為毫摩爾/升(mmol/L),中國、英國常用。

●「g」是公克 ( 1公克=千分之一公斤)。
「mg」是千分之一公克,簡稱為「毫克」。
「L」是指「公升」( 1公升=1000cc )。
「dL」是「分升」(1dL=0.1L=100cc),
mg/dl (毫克/分升)就是每100cc含有多少「毫克」的濃度單位。

●「mol」(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
1 摩爾(mol)=1000毫摩爾(mmol)
mmol/L (毫摩爾/升)為每1000cc含有多少「毫摩爾」的濃度單位。

●兩種單位的換算公式為:
 mg/dL÷18=mmol/L 
或mmol/L×18=mg/dL。

●(貳)檢查糖尿病的各項數值指標

●(一)空腹血糖(GLU-AC)

●意義:
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激素,由胰臟內的胰島β細胞分泌。
胰島素參與調節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控制血糖平衡,
可促使肝臟、骨骼肌將血液中的葡萄糖轉化為糖原。
缺乏有效的胰島素會導致血糖過高、糖尿病。

●正常人胰島素的生理性分泌可分為(基礎胰島素分泌)和(進餐後的胰島素分泌),
這兩部分胰島素分泌量大約各佔50%。

(基礎胰島素分泌)是指空腹狀態下的胰島素分泌,
在使空腹狀態下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

●測空腹血糖值了解(基礎的血糖值)是否正常,
與反應病人的(基礎胰島素)含量,
和胰島β細胞功能,及(基礎胰島素的分泌)功能。

●已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測空腹血糖值,
以了解基礎數值的控制成效(所用藥物對整個夜間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況)。

●方法:
 
何謂「空腹」:須禁食 8 小時以上,但可以少量飲水。
然而空腹時間(小於 8 小時)或(超過10小時以上)的話,這樣檢驗會不準確!
 
●指標:
 
血糖值小於100 mg/dL是正常的;
(有些機構已將空腹八小時血糖正常值下修為110 mg/dL,
      而美國糖尿病協會的標準仍訂為100 mg/dL。)
 
若介在100到125mg/dL之間,稱(空腹血糖受損),是糖尿病前期。
超過126 mg/dL是糖尿病。
 
●(二)飯後血糖(GLU-PC)
 
餐後2小時血糖檢查實際上是一種簡化的「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意義:

●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餐後血糖卻很高,
 
如果只查空腹血糖,往往會耽誤病情。

飯後血糖的檢測,是為了判斷吃下食物後,
血糖值上升後是否能迅速回復正常,來判斷處理血糖能力。
 
●已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測飯後血糖,可以了解飲食組成是否造成血糖飆高,
 
以及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以作為調整飲食及其他治療方法的參考

它反映了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即進餐後食物對胰島β細胞刺激的能力。
 
若屬正常則餐後2小時血糖值應下降到接近於空腹水平,一般應小於140mg/d1。

●方法:

所謂「餐後2小時」應從吃第一口飯吃下去開始計算起整2個小時後測血糖。
 
而不是吃完飯後才開始計算時間,這樣會影響測定結果。

●體檢中測量時應按照平時一樣的時間和劑量服藥、
 
與注射胰島素和吃飯等等,以了解平時血糖控制的情況。

●指標:
 
若血糖值小於140mg/dL是正常的;
若介在140到199mg/dL之間,是糖尿病前期。
超過200mg/dL是糖尿病。
 
若結果>140mg/dL,
 
尚需進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才能做出正確診斷。
 
 
●(三)糖化血色素(HbA1c)
 
糖化血色素檢測,已是用於診斷糖尿病及評估病患血糖控制狀況的重要方式。

●意義
 
●指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紅血球,
 
與紅血球內的血色素結合,形成「糖化血色素」。

當血中葡萄糖濃度愈高時,糖化血色素就愈多,
 
被糖化的血色素百分比也就越高,因此糖化血色素百分比可以反映血糖高低。

●一旦葡萄糖和血色素結合,就不容易脫落,直到紅血球細胞衰亡。

一般紅血球的平均壽命為四個月時間,
 
故檢測血液中糖化血色素,可以反映過去 2 ~ 3 (有說3 ~ 4)個月的血糖平均值,
 
較能了解患者一段期間內的血糖控制情形。

●但看不出此期間內的血糖波動,所以糖化血色素無法取代日常的血糖測量。

想要知道日常的飲食、運動、生活習慣和藥物對血糖的影響,
 
還是必須搭配日常的血糖監測。
 
●有時在不同醫院會看到不同的糖化血色素名稱,如HbA1、HbA1c,

這些都代表血色素中不同的含糖部份,各自有不同的檢查方法和判讀標準。

不同的糖化血色素或相同的檢體在不同的地方檢查都會有不同的數據,

所以在判讀前必須知道該檢驗室之正常值。

●失血、溶血性貧血和血色素的疾病可影響糖化血色素,

因此不能以糖化血色素取代血糖檢查作為糖尿病控制的唯一指標,
 
這種檢查方式不適合懷孕婦女或血紅素有變異的人。

也不能以它作為調整胰島素劑量的單一依據。

●方法:

●這測試只需抽血進行檢驗,是不需要空腹

●國民健康署建議~
 
糖尿病患者應每3個月檢查一次糖化血色素,以達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如果你是使用胰島素治療,則每年檢查四次,
 
如果你是使用口服降糖藥物治療時,則每年檢查兩次,
 
在必須時,醫師會調整檢查的時機。

●指標:
 
●若醣化血色素小於5.7%是正常的;
 
若介在5.7%到6.4%之間,是糖尿病前期。
 
超過6.5%是糖尿病。
 
●國人對於(糖化血紅素濃度)的百分比是比較沒有概念,
若轉換為(血糖濃度)的數值則較容易被瞭解。
●糖化血色素上升 1%,血糖平均就會增加 29mg/dL,
 
平均血糖估計值 (eAG) 的換算公式 = 28.7 × HbA1c- 46.7
 
HbA1c (%) =((mg / dl) + 46.7)÷ 28.7
 
     圖1.jpg  
 
 
●(四)口服葡萄糖耐量(耐受)試驗 (OGTT)

●意義:
 
正常情況下,糖尿病的判定應先測量(空腹血糖)與(糖化血色素),
 
再輔以(葡萄糖耐受試驗)來確認。
 
●有任一項血糖值指標超過正常值,
 
但還未到成為糖尿病診斷標準時,這樣的狀態稱為「糖尿病前期」

如果只做單一檢查,有可能被誤診為沒有糖尿病,
 
故「糖尿病前期」者,必須進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耐受)試驗」的篩檢。
 
●何謂「口服葡萄糖耐量(耐受)試驗」?檢查人體血糖調節功能的一種方法:
正常人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後,血糖濃度暫時升高,
但2小時內血糖濃度又恢復到空腹水平,稱為(耐糖現象),
 
若因內分泌失調等因素引起糖代謝失常時,
 
食入一定量葡萄糖後,血糖濃度可急劇升高或升高不明顯,
 
而且短時間內不能恢復到原來的濃度水平,稱(糖耐量失常)。

●方法:

此試驗受檢者在檢查前連續三天,每大至少攝取250公克的碳水化合物,

並請於抽血檢查前一天需空腹8~10小時以上(但可喝開水),
 
先抽空腹血液,抽血後讓病人服用75公克的葡萄糖,
 
從服糖第一口開始計時,分別在30分、60分、90分、120分抽血。

●指標:

若120分鐘血糖值小於140mg/dL是正常的,
 
140~199mg/dL則稱為「血糖耐量降低」是糖尿病前期。
 
若喝完糖水後120分鐘及任一時間點血糖超過200mg/dL則確定為糖尿病,
 
 
●(參)綜合檢查糖尿病的各項指標數值

     圖2.jpg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