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7-9)(●足少陰腎經) (12)
- Jul 24 Thu 2014 17:37
俞府穴(屬「腎經」)
- Jul 23 Wed 2014 22:31
橫骨穴→肓俞穴→幽門穴(共11個穴位)
橫骨穴→肓俞穴→幽門穴(共11個穴位)
橫骨穴→肓俞穴→幽門穴(共11個穴位),由下向上,成直線排列。
除了「肓俞穴」與「商曲穴」間隔2寸,以外諸穴,皆間隔1寸。
(一)穴位效用
(1)【橫骨穴】: 已專篇說明。
(2)【大赫穴】: 陽萎,從膀胱到尿道的疾病。
(3)【氣穴穴】: 月經不順,腰痛。
(4)【四滿穴】: 腹部寒冷,腹部膨脹。
(5)【中注穴】: 腸疝痛,腰痛。
(6)【肓俞穴】: 已專篇說明。
(7)【商曲穴】: 腹部疼痛,臍部的壓痛。
(8)【石關穴】: 腹痛,不妊。
(9)【陰都穴】: 胃疾病(胃潰瘍,胃炎),咳嗽。
(10)【腹通谷穴】: 胃炎,胃潰瘍。
(11)【幽門穴】: 心下鬱悶,腹瀉。
(二)位置圖
(A)胸腹部穴位的間距與走向(穴位太多,容意混淆)
(B)橫骨穴→肓俞穴→幽門穴
(三)自我按摩法(力道:適度)(時間:1~3分鐘)
- Jul 23 Wed 2014 13:31
肓俞穴(屬「腎經」)
- Jul 23 Wed 2014 00:03
橫骨穴(屬「腎經」)
橫骨穴(屬「腎經」)
(一)【橫骨穴】效用
(1)主治 : 陰部疼痛,小腹疼痛,膀胱炎,尿道炎,
遺精,陽萎,遺尿,小便不通,疝氣,月經障礙。
(二)解剖圖
(A)位置解剖圖
(B)骨盤解剖圖
(三)簡單取穴方法
如上圖示
(四)自我按摩法(力道:輕)(時間:1~3分鐘)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五淋:肓俞(腎經)、橫骨。
(2)氣滯腰痛不能立:橫骨、大都(脾經)。
(3)癃閉 : 橫骨、中極(任脈)、三陰交(脾經)。
(4)陽萎、崩漏、月經不調 : 橫骨、關元(任脈)、腎俞(膀胱經)、
志室(膀胱經)、大赫(腎經)。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 Jul 22 Tue 2014 18:08
陰谷穴(屬腎經)
(2014,07,22,)增補一個【足少陰腎經】的穴位
(2021,07,11,)修改取穴方法
【陰谷穴】(屬腎經)
(一)【陰谷穴】效用
主治:膝關節痛,怕冷症,白帶,月經障礙,
小便不利,陽痿,膀胱炎,陰道炎。
(二)位置解剖圖
(三)簡單取穴法(2021, 07,11,修改取穴方法)
(四)同位於膝窩橫紋的穴位:
陰谷穴(屬腎經),委中穴(屬膀胱經),委陽穴(屬膀胱經)。
(四)自我按摩手法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小便黃赤:陰谷、太溪、腎俞、氣海、膀胱俞、關元。
(2)霍亂:陰谷、足三里。
(3)癃閉(排尿困難):關元、陰谷。
(4)白帶過多、陰痒、陰囊濕疹:關元、上髎、陰谷。
本文內容部分來自網路搜尋,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敬請海涵並請告知,將立即刪除。
- Jul 22 Tue 2014 13:07
築賓穴(屬「腎經」)
築賓穴(屬「腎經」)
(一)【築賓穴】效用
(1)經絡穴道中最有效的排毒穴,
如藥物中毒,嗎啡中毒,梅毒,及其他諸毒的特效穴。
(2)主治 : 尿酸過高導致痛風、結石,腓腹肌痙攣,阿基里斯腱炎。
(3)調理保健 : 癲癇,精神分裂,腎炎,膀胱炎,
睪丸炎,盆腔炎,舌肥大,陰萎。
(二)位置解剖圖
(三)附近穴位
(四)自我按摩法(力道:重)(時間:左右各1~3分鐘)
由下往上推揉?(由?往?)
依腎經的走向是從足走胸,故推論應由腳踝往膝蓋的方向!不知對否?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嘔吐涎沫:少海(心經)、築賓。
(2)尿路感染:中極(任脈)、歸來(胃經)、
築賓、復溜(腎經)、飛揚(膀胱經)。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 Jul 22 Tue 2014 00:21
復溜穴(屬「腎經」)
復溜穴(屬「腎經」)
(一)【復溜穴】效用
(1)特效 : 腰部酸脹,不能久坐。視力不清。補腎益氣。
(2)主治 : 腎炎,睪丸炎,功能性子宮出血,尿路感染,白帶過多。
(3)保健調理 : 腹脹,泄瀉,水腫,盜汗,熱汗不出,腳氣,腰痛。
(二)位置解剖圖
(三)附近穴位
(四)自我按摩法(力道:輕)(時間:左右各1~3分鐘)
由下往上推揉?(由?往?)
依腎經的走向是從足走胸,故推論應由腳踝往膝蓋的方向!不知對否?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風逆四肢腫:豐隆(胃經)、復溜、大都(脾經)。
(2)嗌乾:復溜、照海(腎經)、太衝(肝經)、中封(肝經)。
(3)腸澼:會陽(膀胱經)、復溜、束骨(膀胱經)。
(4)水腫氣脹滿:神闕(任脈)、復溜。
(5)汗症:合谷(大腸經)、復溜。
(6)腎炎:志室(膀胱經)、復溜。
(7)消渴:肝俞(膀胱經)、脾俞(膀胱經)、復溜。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 Jul 21 Mon 2014 08:18
照海穴(屬腎經)
【照海穴】(屬腎經)
功效:月經不調,痛經,失眠,嘔吐,
尿滯留,尿瀕,憂鬱症,腎疾病。
- Jul 20 Sun 2014 23:35
太溪穴(屬「腎經」)
太溪穴(屬「腎經」)
2014,07,20,第一次刊登
2021,03,25,更正定位
2021,07,01,再次更正
(一)【太溪穴】效用
(1)用刮按法治療男性攝護腺疾病與婦女子宮疾患有特效。
(2)主治 : 腎炎,膀胱炎,月經不調,遺尿,遺精,
神精衰弱,腰痛,足部冷感,足底痛。
(3)保健調理 : 咽喉腫痛,耳鳴,失眠,脫髮。
(二)位置解剖圖
本穴位於腳內側,
而腳外側的是「昆侖穴」(屬膀胱經)見下圖,兩者易混淆 !
(三)附近穴位
(四)自我按摩法(力道:輕)(時間:左右各1~3分鐘)
(1)由上往下刮按 ? (由 ? 往 ? )
依本經的走向,推測是由腳踝往膝蓋的方向 ! 不知對否?
(2)如已有病症者,刮按時痛感極強,注意不可過度大力,
尤其是孕婦,更應特別小力。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咽中乾、口中熱唾如膠:少澤(小腸經)、太溪。
(2)咽腫:中渚(三焦經)、太溪。
(3)衄血不止:兌端(督脈)、腦空(膽經)、
風門(膀胱經)、太溪、穩白(脾經)。
(4)腿足腫紅:太溪、崑崙(膀胱經)、申脈(膀胱經)。
(5)眩暈:完骨、太溪、太衝(肝經)。
(6)腎虛牙痛:下關(胃經)、頰車(胃經)、太溪。
(7)失眠多夢:神門(心經)、三陰交(脾經)、太溪。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 Jul 20 Sun 2014 18:28
然谷穴(屬~腎經)
然谷穴(屬~腎經)
(2021,08,12,增補)
- Jul 19 Sat 2014 23:39
湧泉穴(屬「腎經」)
湧泉穴(屬「腎經」)
(一)【湧泉穴】效用
(1)有益腎、清熱、開鬱之特效,因而被列入回陽九針之一。
(2)古籍記載有「治腰痛,大便難」特效。
(3)保健調理 : 咽喉腫痛,頭痛,目眩,失音,小便不利,休克,中暑,
中風,高血壓,癲癇,女子不孕,月經不調,陰癢。
(二)位置解剖圖
(引用自:經絡與穴道)
(三)簡單取穴方法
如上圖示
(四)自我按摩法(力道:重)(時間:左右足心各1~3分鐘)
由下往上推按 ? (由 ? 往 ? )
依本經的走向,推測是由腳趾往腳跟的方向 ! 不知對否?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癲癎:勞宮(心包經)、湧泉。
(2)風癎:神聰(奇穴)、強間(督脈)、湧泉。
(3)小腸連臍痛:陰陵泉(脾經)、湧泉。
(4)消渴:行間(肝經)、湧泉。
(5)休克:內關(心包經)、足三里(胃經)、湧泉。
2023,05,28,增補
(彙集網路文章,不同於醫學領域的論述)
【天地人三要穴】
人體有三個主要穴位,與外界磁場作(氣)的交流。
(百會穴),(勞宮穴),與(湧泉穴),三者號稱人體的(天,地,人,)三要穴。
●【百會穴】
●(百會)在頭頂,百會通天,承接來自天上的磁場能量。
屬於奇經八脈中的(督脈),即印度七輪中的(頂輪)。
道家說此穴(陽中藏陰),是氣功理論與實際操作上重要的一個穴位。
●【勞宮穴】
●【勞宮穴】
●(勞宮)在手掌心,與週遭環境溝通,是可由人體主控的出,入,氣穴。
因此氣功的出氣,採氣,或各種自我導引,都是以本穴為主,
所謂的(掌風)指的就是由本穴出入的氣。
●【湧泉穴】
●(湧泉)則位於腳底,湧泉通地,直接與大地之氣交流。
●(百會)與(湧泉)兩穴在人體就像磁鐵的兩端,
常常相互為用,具有非常好的理療與保養效果。
(百會)朝天,通天合陽;氣沉丹田,(湧泉)接地,通地合陰。
即所謂(天地合,陰陽合。)
人體內的陰陽小循環,與天地陰陽的大循環合為一體。
由通天達地而頂天立地。這就是(天人效應)。
●練完氣功,當人體處於(氣功態)之後,
全身的電位也處於飽和狀態,如果沒有把它導掉,
它便有可能在身體亂竄,因此造成身體電位失衡,
也就是中醫所謂(氣血失調),
氣功誇張一點的講法就是所謂(出岔)或(走火入魔)。
練完氣功,須確實作(收功)動作,
主要就是藉著動作本身,加上意念,將身上飽和的磁場能量,
透過腳底的(湧泉穴)直接導入地下。
(湧泉穴)就是我們人體無形地線的出口。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 Jul 16 Wed 2014 23:53
【腎經】總論
【腎經】總論
(一)【腎經】的循行路線
(1)動畫(藍色線條是體內循行路線;紅色線條是體表循行路線。)
(圖檔超過1024像素,動不了!不會修圖,只好改登靜止圖)
(2)詳圖
(二)【腎經】的穴位
(三)【腎經】的症候
(1)主要器官與組織:腎上腺,耳。
(2)器官功能:情緒與精神範圍,結締組織,
骨髓,頭髮,遺傳,泌尿生殖系統。
(3)主要疾病:情緒上的不正常,虛弱,呆板,
腎上腺,腎、膀胱的疾病,排尿異常,腎上腺絲球體發炎,
腎炎,膀胱炎,腹腔器官的疾病,口燥舌乾,咽腫痛,
股骨、腰、小腿、足內側疼痛,足底痛。
(4)外經病候:腰痛,四肢末端冷痛,足痿無力,
足內側疼痛,口燥舌乾,咽腫痛,足底痛。
(5)內臟病候:眩暈,面色灰黯,浮腫,哮喘,氣短,咳血,嗜睡,大便溏泄,
習慣性腹泄與通便不易,腹脹,嘔吐,虛弱,不孕,目視模糊。
(6)亢進時出現的病症:少尿,尿黃,口乾,腿熱與倦怠,足下熱,勞熱,
薦、腰脊、大腿內側疼痛,性慾增強,月經異常。
(7)衰弱時出現的病症:瀕尿,尿量少,腫脹,腿冷,足下冷,下肢麻木虛弱,
善恐,猶豫,性慾減退,腸功能減弱。
(註:十二經脈,入腑藏者,以為內經,
行於四肢及皮膚者,以為外經也。
故經絡病變,或表現為局部的外經病候,
或表現為內臟病候,二者往往同時兼見。)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