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7-1)(●經絡學初探)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AA11.jpg  
 
「經絡學」 初探:(12)經絡按摩注意事項

(一)那些人不適合按摩?

(1)孕婦不宜進行穴位按摩。
(2)嚴重月經及特殊生理狀況不佳者不宜。
(3)出血性疾病如白血病.心血管疾病者不宜。
(4)容易引起出血性疾患,如糖尿病、肺結核、血友病等的病人。
  (糖尿病患者不可使用刮沙法,輕輕按摩即可)
(5)服用抗凝血劑或是凝血功能不佳者,因為微血管容易出血,最好不­要接受按摩。
(6)罹患骨鬆症的老人年,也應該避免按摩。
(7)部位若有傷害,像是刀傷造成流血或骨折、筋骨拉傷、出血等不宜。
(8)嚴重的心、腦、肺疾病者不宜。
(9)皮膚病及外傷者如濕疹、濃腫、凍傷、裂傷、燙傷等不宜。
(10)傳染性疾病如肺結核病、毒性肝炎.急性傷害期等不宜。
(11)腫瘤患者肝癌、肺癌、骨腫瘤、骨結核、關節炎等不宜。

(二)按摩時注意事項
 
(1)不論何種按摩,不是越痛越好.頂多是酸麻的感覺,
    若是按摩的穴道會痛,表示該穴道主管的器官出了問題。
(2)若按摩時出現頭昏、噁心、急劇疼痛感、呼吸急促等症狀應馬上停止按摩。
(3)當您按摩數次後,仍未有改善應趕緊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4)婦女月經期,不宜在腹部和肩頸作重手法按摩。
   (治療月經痛可按摩尾椎兩側)
(5)老來血管容易粥狀硬化,
    60、70 歲老人家在接受按摩時,最好只集中在肩部、背部,
(6)骨質疏鬆者,千萬不能接受腳踩腰椎的按摩,以免骨折。
(7)按摩時,應該避免施力、按壓在血管及神經密集的部位,
    按摩時若按到大血管,血管又有網狀硬化,
    若將堆積再血管的物體推動時,物體流到腦部那就可能造成中風。
    切記頸部千萬不可亂按亂壓,
   尤其分布於表層的神經,都應該避免用力推壓。
   (A)頸部:血管與神經很多,如果不當,可能造成腦中風。
   (B)手肘內側:手肘內側神經若受傷,手臂容意酸麻。
   (C)手肘外側:手肘外側的尺神經,一旦按得太用力,損及尺神經,
        手指將可能無法彎曲,僵直如鷹爪,無法靈活運用。 
   (D)大腿膝蓋外側:膝蓋外側的腓神經­系統若是受到傷害,
        腳板就會翹不起來,嚴­重時走路都會成問題。
   (E)大腳趾下緣的腳掌足弓:若神經受傷,腳掌會沒有感覺。
(8)飢餓狀態、極度疲勞及酒後者不宜 。
(9)太餓或太飽的狀態都不適合按摩穴道,飯後30分鐘內不宜 ,
    最好的按摩時間為吃完飯後約1小時以上較佳 。
(10)按摩後補充250cc以上的溫水。 
 
(三)按摩的方法
 
●當採取經絡療法的時候,有時需要從起點到止點,這樣就會有比較好的通經絡效果。
   但是也可以採取尋找經絡上最敏感的穴位,重點按摩。
   如果要治病的話,除了循經按摩外,還需要局部按摩、
   並以表裡關係來進行共同調理。

●按摩方向應同肌肉走向一致:沿肌肉生長方向,輕緩地,有韻律地耐心進行。
   皺紋與肌肉走向是呈直角的,
   如果皺紋是橫向的,就豎著按摩;
   皺紋是縱向的,就橫著按摩。
   (也就是順著肌肉的走向。)
 
●各穴道位置,須多次試探感受(有酸麻痛感),才能把握拿捏其正確位置.

●於選定穴位,由輕至重,由淺至深,繞圈揉按。
   按摩時切忌過分摩擦表皮。

●指壓按摩可以天天作,但須力氣.刮痧或拔罐為深度按摩,每週只能作一次
 
●按壓穴點時記住「先左後右」之口訣。
   身體左半邊主氣,右半邊主血。
  「氣為血之帥」,先把左邊的氣按通,再按右邊的血才更有效果,
   也可以減輕右半邊穴點的疼痛感。

●每個穴位按摩的時間不宜過長,
   一般控制在三至五分鐘,先向左畫圈20次,再向右畫圈20次,重覆5次。
 
●配合呼吸效果更佳!
   記得在吐氣時施力按壓穴點,更能有效推動經絡運行

●在毛孔張開時按摩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或潔面後按摩。
   此外,用熱毛巾敷一下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按摩前可以先把手掌搓暖或者是泡著溫熱水來提高溫度,
   如果是在手冰冷的情況下按摩肌肉會較緊張不易放鬆,
   另外,將手部溫度提高才能施力按摩達到好效果!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AA10-1.jpg  
 
「經絡學」 初探:(11) 穴道的反應與按壓的力道
 
穴道的反應
穴道經由指壓的刺激,會表現出強弱不同的反應,謂之為「穴道的反應」。
初始(沒有反應)→中期(逐漸達到高點)→結束(停止反應)
對於不同階段,指壓施加的力量也應該有所不同,
不是說只要單純的加重力量,就會有好效果的 !
 
力量的加減
初始:緩緩地加重力量
中期:當達到能感受到刺激的強度時,
        就維持這個力道一個呼吸或兩個呼吸的時間。
結束:慢慢地放鬆力量
 
  B1-1.jpg  
 
指壓一次的時間不同,穴道的反應也不同,如何改變按壓的節奏?
  
  B2-1.jpg  
 
如何延續指壓的效果
第一次指壓完畢後,要進入第二次指壓時,
如採取下列方法,即可提高指壓的效果。
 
在第一次指壓,
穴道的反應達到「結束期」時,要鬆弛力量,
鬆弛力量後,不要把手指由穴道放開,
即以「非按非離」的狀態,靜止2~3秒鐘後,
再繼續第二次的指壓。
 
如此,可持續最初的高點餘韻,與第二次的高點連接,
使第二次反應增強,而提高指壓的效果。
 
  B3-1.jpg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AA10.jpg  
 
「經絡學」 初探:(10)自我按摩,双手各部位的運用
 
(1)大拇指
 
    (1-1)大拇指指腹
    Y1-1.jpg  
 
    (1-2)大拇指第二關節
    Y1-2.jpg  
 
    (1-3)大拇指指尖
    Y1-3.jpg  
 
    (1-4)大拇指手背節骨
    Y1-4.jpg  
 
(2)食指
 
    (2-1)食指指腹
    Y2-1.jpg  
 
    (2-2)食指指尖
    Y2-2.jpg  
 
(3)中指
 
    (3-1)中指指腹
    Y3-1.jpg  
 
    (3-2)中指指尖
    Y3-2.jpg  
 
    (3-3)食指壓中指指腹
    Y3-3.jpg  
 
    (3-4)双手中指交疊
    Y3-4.jpg  
 
(4)兩指(食指+中指)
 
    (4-1)兩指指腹
    Y4-1.jpg  
 
    (4-2)兩指指尖
    Y4-2.jpg  
 
(5)參指(食指+中指+無名指)指腹
    Y5.jpg  
 
(6)肆(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指腹
    Y6.jpg  
 
(7)全手
 
    (7-1)單手掌心
    Y7-1.jpg  
 
    (7-2)左手掌心+右手手掌
    Y7-2.jpg  
 
(8)手背指節
    Y8.jpg  
 
(9)魚際處
    Y9.jpg  
 
(10)拿捏法
      Y10.jpg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AA9-1.jpg  
 
「經絡學」 初探:(9)按摩手法
 
傳統的中醫按摩手法,太複雜了,我們不能完全掌握,也沒有必要。
經絡穴位的按摩要簡單的多。
實施經絡穴位按摩,採用的手法主要是:按、揉、推、敲。
 
一、()用手指肚(拇指、食指、中指都可以)或手指關節等部位,在穴位上垂直點壓;
      本法著力面小,刺激量大,作用層次深。
     「按法」多配合「揉法」以減緩局部不適
 
、揉用手大拇指肚、手指關節、手掌根等部位,在穴位上作環旋運動的按揉;
      力度要進入到肌肉中,不要在表皮上點揉,否則皮膚會被揉破,還達不到效果。
      可分為:
      指揉法:多用於穴位接觸面較小處。
      魚際揉法多用於頭面部。
      掌揉法多用於腰背、腹部等大面積平坦部位。
      掌根揉法、前臂揉法,肘揉法多用於肩背腰骶部。
 
、推:用指、掌、拳或肘緊貼一定部位,以適當的壓力進行單方向的直線運動。
      一般先「按,揉」後「推」
      應參考經絡循行路線,血液運行方向及肌纖維方向推動。
      可分為:
      單手姆指推法,双手姆指分推法:用於頭面部,頸項部,手足肌腱、腱鞘部位。
      劍指(食中二指)推法
      魚際分推法:用於胸腹部。
      掌推法
      拳推法,肘推法:用於脊柱兩側,下肢。
     
四、敲(捶)(擊):在經絡循行路線上敲打。
      依著力部位的不同,可分為:
      拳背敲法:用於腰背部。
      掌根敲法
      小魚際敲法(側敲法):用於肩頸及下肢的後側。
      指尖敲法:多用於頭部。
      桑枝棒(?)敲法:用於腰背部及下肢的後側。
 
另外,在手指或腳趾部位的一些穴位,可以使用手指甲掐按的方法,如手大指的少商穴,
 
手法的快慢,最好以每秒「點」2下或「揉動」2下即可。
按摩的次數,輕輕揉動30次為一周,再30次為二周,最多一穴不超過四周120次。
 
穴位的大小只有差不多2~3毫米直徑大小,就算我們使用手指尖,也能完全覆蓋一個穴位。
其實,就算穴位沒有找准確,也沒有關係。「寧失穴,勿失經」
況且,除了經絡主幹線以外,還有那麼多的絡、孫絡,
即 ​​便沒有找准穴位,作為養生保健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當然,能準確找到穴位最好,
按摩時還有一個力度的問題。不要在表皮上點揉,力度要進入到肌肉中,
否則皮膚會被揉破還達不到更好的效果。
每次時間也不要太長,每個穴位23分鐘,然後每個穴位輪換著來。
 
經絡治病,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按揉穴位」
然後就是「推捋經絡」有時間可以好好坐下來,然後在手上、腿上推推經絡,
還可以「敲揉經絡」如果找不到準確的經絡位置,只要在經絡所經過的大概部位敲揉,
也可以促進氣血的運輸,活絡了經脈。
 
附記《捋,音同「樂」,意指用手指順著摸下去。台語大概是叫(˙ㄌㄨㄚ)吧?》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2013 / 08 / 30 原刊登於Yahoo奇摩部落格)

 

 「經絡學」 初探:(8)如何正確取穴

穴道的位置,大多數是在 ~~

1、皮膚的皺褶間

2、肌肉和肌肉之間的溝隙

3、骨骼相接處

4、骨骼中的凹窪處

5、容易觸及到神經的地方

6、三陰取動脈邊,三陽取骨邊。

簡易又正確的找穴方法,有下列四種:

這裡的所說的寸,不是用尺子測量出來的,而是中醫上說的同身寸。

(一)「骨度法」‧‧‧為最正確

就是把人體各部分為若干等分,
每一等分作為一寸,以為取穴的方法.
例如:前後髮際的距離為12寸(即12個等分),
而百會穴,則位於前髮際5寸,後髮際7寸處。

 (二)「 指寸法」‧‧‧是最方便,但最不正確

手指的寬度,依年齡、體格、性別,每個人都不相同。
就是用「患者自己」的手指寬度來測量取穴的方法
每個人用自己的手指,就能準確找出自己身上穴位的位置。
( 請注意,是自己給自己找穴位)
如果幫助別人的話,就要用他的手指了,不能再用你的手指。

 (1)一寸

   
        (a)拇指第一節的寬度為一寸(名為「拇指同身寸」)
        (b)「中指」與「姆指」連接成環狀,
                以「中指」側面,第一節和第二節的橫紋尖端之距離為一寸。
                (名為「中指同身寸」)

 (2)一‧五寸

 

        食指、中指併攏,第二節的總合寬度為一‧五寸(名為「半夫」)
        (即2 橫指的寬度)

 

(3)二寸
  
        (a)食指,中指與無名指併攏,其中間最寬處
                (即3 橫指的寬度)
        (b)食指伸直時,中末兩節之長度。

 

(4)三寸
  
        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併攏,
        四個指頭第二節的總合寬度為三寸(名為「一夫」)
        (即4橫指的寬度)

 

(三)「 自然標誌取穴法」‧‧‧為正確的取穴方法之ㄧ
自然標誌,是指五官,肋骨,肚臍,脊椎,乳頭與橫紋端....等等,
例如:「素髎穴」的取穴方法,找鼻尖的凹陷處,就是穴道(鼻子為自然標誌)

 

(四)「 特殊姿勢動作取穴法」
身體四肢要動,才可以找到穴道,用此法找穴道,比較粗糙些.
例如「環跳穴」的找穴方法,要把腳後跟抬高,腳後跟碰到臀部的地方,就是「環跳穴」

●●●找穴方法:
1、 依圖示找出大概的位置。
2、用手指輕按其四周,感受有異於其他部位的疼痛或刺激的範圍。
3、從其範圍按壓再找出特別強烈刺激的點,即是穴道的所在。

 ●●●穴位的定位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按摩取穴與針灸取穴的要求不同, 針灸取穴是點,而按摩是區, 

只要保握住穴位的大體位置,用力時產生酸、麻、脹、痛等的氣感,就算有效。
且如有沿一定方向傳導的感覺,效果更好。
所以對按摩來說,不必一絲不茍的過於拘泥穴位,
以常用取穴方法找到位置後, 沿經絡循行路線 上下尋找觸摸敏感點,有氣感產生就可以了。
當然,如能準確找到穴位,效果會更好 !

 ●●●經絡並不像神經系統是左右交叉產生作用的,

經絡與穴道對刺激的反應是: 右半邊的刺激直接傳到右邊,
                                                     左半邊的刺激直接傳到左邊。
但是在實際的按摩時必須 左右均等施行,
譬如只有左腳不舒服,但是對左右兩腳的穴道,都要一同給予刺激。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2013 / 08 / 30 原刊登於Yahoo奇摩部落格)

   

「經絡學」 初探:(7)流注次序

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
而十二經脈則為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
氣血在十二經脈內流動不息,循環灌注,
從「手太陰肺經」開始,依次流至「足厥陰肝經」,再回流至「手太陰肺經」。
這樣就構成了一個“陰陽相貫,如環無端”,相互連接的十二經脈整體循行系統。
是為十二經脈的流注。

「十二經脈流注次序」如下:
手太陰 經→手陽明 大腸 經→足陽明 經→足太陰
→手少陰 經→手太陽 小腸 經→足太陽 膀胱 經→足少陰
→手厥陰 心包 經→手少陽 三焦 經→足少陽 經→足厥陰
→回到手太陰肺經。

口訣:(肺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膽肝。)
 

 

 

「十二經脈流注次序」及「交接位置」記憶歌訣
( 紅字 :十二經脈),( 藍字 :交接位置),(眥ㄗˋ:眼眶)

                   食指大腸
                   與 相交 鼻翼旁
                   下接 大趾端
                   再行 心中上。
                   小指 小腸 內眥
                   小趾 ,經 鑲。
                   無名 三焦 外眥
                   大趾,回 鄉。

   

 


十二條經絡其實只是三條長長的經絡的循環,
每個循環都是從胸走手→從手走頭→從頭走足→從足再回到胸,是為一個循環,
每次循環走四條經絡,這四條經絡其實就是一條經絡,
只是人為地將它們分開,起了不同的名字,但這條經絡的精氣是相連的、是沒有斷的。

 

第一條: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

   
這條經絡主要是管理人體內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
肺、大腸、胃、脾生病的時候,就要梳理這一條長長的經絡,
不是肺生病只梳理肺經,而是肺生病,整個四條經絡都要慢慢地梳理。
疏通局部很重要,整條經絡梳理更重要。

只是脾經是經絡的終點,精氣會很弱,不適合重度梳理,一般選擇按揉的方法為佳。
其他三條經絡可以按揉、可以刮痧、拍痧、走罐。

具體每條經上都有哪些重要的穴位,局部疏通每條經上的穴位,
搞不懂穴位了,就沿著經絡摸,哪裡不適就按揉哪裡,也一樣有效。
搞不清楚,就將手臂內側拍打拍打,小腿外側拍打拍打,
也能將整個三條經絡的源頭及終點都梳理了一下,身體內的臟器都會感覺舒服一些的。

 

第二條: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
   

   
這一條長長的經絡,主要是管理著人體的生長、發育,
管理著西醫認為的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
孩子的發育不足、成人的早衰、腦子的發育與疾病、女士的婦科病、男士的男科病、
頸肩腰腿痛、關節的疼痛等等,都與這一條長長的經絡精氣不足,經脈不太通暢有關。
疏理的方法與第一條經絡的疏理方法是一樣的。

 

第三條: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

   
這一條長長的經絡,除了有肝膽這兩個臟器以外,
還多了兩個沒有與臟器直接相連的經絡:心包經和三焦經。
其實這兩條經絡是代表著身體內部大的通道,也可以理解成內臟之間的主幹道,
這兩條經絡不通,身體內部的大交通就出現了塞車現象,真個身體內部都會出現淤堵的情況。
這一條長長的經絡都要慢慢地疏通,最好的疏通方法就是拍打、走罐。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 / 08 / 29 原刊登於Yahoo奇摩部落格)

 

暫時停下收藏物的整理與記錄,

先來探索「經絡學」與「穴道按摩」的奧秘,

此系列諸文乃蒐集各方珍貴資料,並加以綜合整理的自學「筆記」,

以作為自行推推按按之用。

若有錯誤之處,盼祈不吝賜教  !  謝謝  !

 

 「經絡學」 初探:(6)走向

 十二經脈的走向規律

 說明十二經脈的行走方向,和氣血上下逆順的關係。

         「手三陰」的走向,是「從胸走手」。

       「手三陽」的走向,是「從手走頭」。

       「足三陽」的走向,是「從頭走足」。

       「足三陰」的走向,是「從足走胸」。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3 / 08 / 28 原刊登於Yahoo奇摩部落格)

暫時停下收藏物的整理與記錄,
先來探索「經絡學」與「穴道按摩」的奧秘,
此系列諸文乃蒐集各方珍貴資料,並加以綜合整理的自學「筆記」,
以作為自行推推按按之用。
若有錯誤之處,盼祈不吝賜教  !  謝謝  !

「經絡學」 初探:(5)表裏

十二經脈的陰陽表裏關係

中醫理論主要研究人體臟與臟、臟與腑、腑與腑之間相互關係的理論。
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臟腑雖然有各自的生理功能,但它們不是孤立的,
而是彼此密切聯繫,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共同維持生理活動的正常進行。
因此,臟腑之間在生理上相互聯繫,密不可分,在病理上則相互影響。

陰陽表裏的配合,除了作為分布部位,臟腑屬性的標誌以外,
還說明了表裏二經在生理和病理上,有相互影響相互傳遞的關係。
例如肺與大腸互為表裏,當肺經受邪,可以傳大腸經,而發生腸風下痢等症。

這種互為表裏的關係,深入生活的日常話語之中,
例如:說一個人心術不正,常會說這個人「心腸不好」,心和小腸是一對相互對應的臟腑。
「肝膽相照」形容兩個人的友情。肝和膽是一對相互對應的臟腑
「脾胃不和」形容兩個人個性不合。脾和胃是一對相互對應的臟腑

六對表裏關係如下:
         「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裏,
         「足太陰脾經」 與「足陽明胃經」相表裏,
         「手少陰心經」 與「手太陽小腸經」相表裏,
         「足少陰腎經」 與「足太陽膀胱經」相表裏,
         「手厥陰心包經」 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裏,
         「 足厥陰肝經」 與「足少陽膽經」相表裏。

  A1.jpg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 / 08 / 28 原刊登於Yahoo奇摩部落格)

 

     

暫時停下收藏物的整理與記錄,
先來探索「經絡學」與「穴道按摩」的奧秘,
此系列諸文乃蒐集各方珍貴資料,並加以綜合整理的自學「筆記」,
以作為自行推推按按之用。
若有錯誤之處,盼祈不吝賜教  !  謝謝  !

「經絡學」初探:(4)分布

十二經脈的分布情行: 

(壹)臟腑 

         (一)內為陰。外為陽。 

                  (1)手的內側,身体的腹部,是太陽曬不到的地方,
                       故,內為陰, 腹為陰──陰經走身体內側,走身体腹部。

                      陰經位於內側(手臂的內側、腿的內側各有3條陰經)
                      「少陰」陰氣最重,所以它就排在內側的最裏面。
                      「厥陰」的陰氣次之,所以它就排在內側的中間。
                      「太陰」的陰氣最輕,就排在內側的最外面。

                  (2)手的背面、側面,是太陽曬得到的地方,
                       故,外為陽,背為陽──陽經走身体外側,走身体背部。

                       陽經位於外側(手臂的外側、腿的外側也各有3條陽經)
                      「太陽」是陽氣最足的,所以它排在外側的最外面。
                      「少陽」次之,所以排在外側的中間。
                      「 陽明」最弱,就排在了外側最裏面了。

         (二)「臟」為陰,位於內。「腑」為陽,位於外。 

(貳)四肢 

         (一) 手的內側(手心)屬「陰」,分布「手三陰經」 
                  第1根大拇指的內側,為「手太陰肺經」。
                  第3根手指的內側,為「手厥陰心包經」。
                  第5根手指的內側,為「手少陰心經」。
                 【●記憶小撇步:手心的1、3、5就是肺、心包,心】

   

         (二)手的外側(手背)屬「陽」,分布「手三陽經」
                  第2根食指的外側,為「手陽明大腸經」。
                  第4根無名指的外側,為「手少陽三焦經」。
                  第5根尾指的外側,為「手太陽小腸經」。
                 【●記憶小撇步:手背的2、4、6(第5指外側),

                                            就是大腸、三焦,小腸經】 
               【簡略為(手背的2、4、6是大三小)】

   

                  ●記憶小撇步:
                   第1根大拇指內側是肺經。
                   第2根食指外側是大腸經。
                   第3根中指內側是心包經。
                   第4根無名指外側是三焦經。
                   第5根尾指內側是心經。
                   第5根尾指外側(說成第6根指頭)是小腸經。 

         (三)足 

                  腳底(湧泉)是腎經,
                  第1根腳指頭內側是脾經,外側是肝經 ,
                  第2根腳趾是胃經,
                  第3根腳趾就沒有,
                  第4根腳趾是膽經,
                  第5根腳趾是膀胱經,

                  ● 記憶小撇步:
                    腳底是腎(湧泉)。
                    第1根腳大拇指內側是脾經,外側是肝經。
                    第2、4、5腳趾分別是胃、膽、膀胱。
 

A3.jpg  
    (參)軀幹  

         以太陰、陽明行身於前,
         以厥陰、少陽行身於側,
         以少陰、太陽行身於後。
         (但,「足三陰經」

       在內踝上八寸以下:厥陰在 前,太陰居中,少陰在後。
       八寸以上: 厥陰與太陰交叉, 太陰在前,厥陰居中,少陰仍在後。)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3 / 08 / 28 原刊登於Yahoo奇摩部落格)

暫時停下收藏物的整理與記錄,
先來探索「經絡學」與「穴道按摩」的奧秘,
此系列諸文乃蒐集各方珍貴資料,並加以綜合整理的自學「筆記」,
以作為自行推推按按之用。
若有錯誤之處,盼祈不吝賜教  !  謝謝  !

「經絡學」初探:(3)命名

十二經脈的名稱是由「陰陽」、「手足」、「臟腑」三個部分組成:

(一)陰陽(陰陽消長)
         陰陽是統一而矛盾的整体,

         在變化的過程中,其盛衰和消長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因此由一陰一陽衍化成三陰三陽。
         (1)陰
                  「少陰」的陰氣最重,
                  「厥陰」的陰氣次之,
                  「太陰」的陰氣最輕。
         (2)陽
                  「太陽」的陽氣最足,
                  「少陽」的陽氣次之,
                  「 陽明」的陽氣最弱。

消長的變化:「少陰」→「厥陰」→「太陰」→

                    →「 陽明」→「少陽」→「太陽」

(二)手足(上下肢分布)
                  手及手臂上有6條經絡,
                  足、腿上有6條經絡。

(三)臟腑(與臟腑屬絡的關系)

在醫學史上,不論中醫和西醫開始都是通過大體解剖認識人體器官的,
因此,兩種醫學對人體器官的解剖位置及形狀的描述也是大致相同的。

另一方面,對於臟腑眾多的功能,

中國古人借助了“司外揣內”或“以象測髒”的方法,
從人體的一些外在的生理現象及病理表現去推測它們與臟腑的內在聯繫,
並將這些外在表像歸納劃分為各臟腑的功能。

故中醫書中一般所提到的臟器,雖然在某些地方有現代所說的臟器含義,
但它更主要的方面,卻不是指臟器的本身,
而是指體內臟器所表現于體外的各種生理病理現象(臟象)。

一個臟腑包含多個器官的功能,一個器官的功能可散在多個臟腑之中。

例如腎藏精,主生殖,你就不能與大體解剖上的腎相聯繫。
又如中醫的「脾」,不單只包括西醫脾的調節血量和淋巴器官的功能,
而且還涉及到消化、造血、循環、內分泌、

精神意識、肌肉運動和吸收排泄等多系統的功能。

我們所說的五臟(心、肝、脾、肺、腎)中,通常是不包括「心包」的,
但中醫中也有將「心包」作為一臟來看待,
這是根據臟腑陰陽表裏關係來說的,
因為「手厥陰心包經」屬於陰經,

與「手少陽三焦經」屬於陽經,兩者相互為表裏,
所以就有了六臟六腑之說。

以下節錄我們比較不熟悉的中醫理論之臟腑功能及表徵:

【六臟】


      主血脈:心氣不足,推動血液循環的力量就會不足,

                  脈象虛弱,產生血瘀。
      其華在面:心氣、心血充足時,面色紅潤有光澤,反之蒼白無光澤。
      開於舌:心氣不足,舌淡、白、肥胖,過盛舌尖會表現紅赤。


      主筋(筋膜):肝血不足,關節屈伸僵硬,容易抽筋、手足顫抖。
      主藏血:肝血不足,則兩眼昏花、肢體麻木、月經量少或閉經。
                       肝不藏血則發生吐血、流鼻血、月經過多。
      其華在爪:肝血充足時,手指甲和腳指甲堅韌、明亮、有光澤,

                    反之會產生灰指甲、龜裂。
      開於目:肝血不足,會視線模糊或夜盲,

                      肝陰損耗時會感覺眼睛乾澀、視力減退,
                      肝火上生時眼睛會紅斥腫痛,肝炎時則可見到眼白發黃。


      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主肌肉:由肌肉、四肢的壯實或消瘦無力,

                 可瞭解脾把食物轉化為水穀精微的功能好不好。
      其華在唇:脾氣運行良好,嘴唇紅潤有光澤,反之嘴唇蒼白乾燥。


      主氣、司呼吸:肺功能失常會有倦怠、懶言等氣虛症狀,
                         病邪犯肺會出胸悶、咳嗽、氣喘等呼吸不利症狀。
      主皮毛:肺氣充足,皮毛緻密、有光澤、流汗正常,
                      反之皮膚憔悴枯槁,會失調無汗或常自汗出。
      開於鼻:肺受寒時會流鼻水、鼻塞,燥熱時會鼻子過敏。


      先天之本
      主骨:腎精不足,骨髓空虛,骨骼無力脆弱、發育障礙。
      藏精:腎精虧少,出現生長發育障礙、性功能異常或不孕、

                      血虛、對外適應力差、容易生病。
      其華在髮:精血充足,毛髮光澤黑潤,反之花白枯槁、容易脫落。
      開於耳及二陰:腎精不足,出現聽力減退、耳聾、耳鳴的症狀,
                     腎氣化功能失常,會產生尿頻、尿少、尿不乾淨的症狀。

心包
        心包是心臟外膜組織,包裹著心臟,

        保衛心臟並能反映心臟某些功能的作用。
        它是一個獨立的經絡,手厥陰心包經上的穴位,

        主治由脈所引發的疾病, 如心痛、心煩、掌心發熱等,

        還有外邪引起的胸肋脹滿、心動過速、面赤眼黃等病症,
        只要是與心臟、心血管有關的疾病都可以找它來診治。

【六腑】


    肝膽功能失常,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

    出現厭食、腹瀉、腹脹等症。
    肝疏泄有問題,膽汁外溢,會有黃疸、口苦情形。

小腸
        小腸功能失常,

        會分清(吸收食物精華後,透過脾的升清,上輸心肺)

        別濁(殘渣傳送至大腸,剩餘水分送至腎)不分,

        出現腹瀉、小便短少情形。


    胃氣不降,會影響食慾、出現胃部脹滿、疼痛,胃氣上衝,

    發生噁心、嘔吐、呃逆、曖氣。

大腸
        大腸傳導失常,會腹瀉、腸鳴、大便祕結。

膀胱
        膀胱異常表現在頻尿、閉尿、遺尿、尿急等症。

三焦
        三焦是中醫特有的概念,是指人的整個胸腹,
        在西醫解剖系統並沒有類似功能或器官。
        三焦實際是上焦、中焦、下焦的統稱。
        中醫認為三焦與身體中氣的活動及水液運行有關,
        上焦位於橫膈膜以上的部位,
        包括心、肺;稱「上焦如霧」指上焦的宣發功能
        中焦位於橫膈膜以下,臍以上的部位,
        包括脾、胃;稱「中焦如漚」指中焦的消化功能
        下焦位於臍以下的部位,包括肝、腎、小腸、大腸及膀胱。
                    稱「下焦如瀆」指下焦排泄濁物的功能。
        有關三焦位置的傳統描述,只是三焦的功能分類,
        並不代表臟腑的解剖位置。
        此外,三焦被認為是營養及水液的運行通道。
        即在身體中,三焦負責水液的疏導,
        再通過肺、脾、腎的功能,展示了其對水液運行的參與。
        因此,三焦的疾病常引致水腫或小便不利等症狀,
        而治療則旨在恢復肺、脾、腎三臟的健康平衡。

這12條經絡分別連著人體12個臟器,
所以這些經絡都是用相連的臟器命名。
記住這12個臟器名稱是很重要的,
如果身上哪裡不舒服,就看是哪條經絡經過此地,一對應就出來了。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3 / 08 / 27 原刊登於Yahoo奇摩部落格)


暫時停下收藏物的整理與記錄,
先來探索「經絡學」與「穴道按摩」的奧秘,
此系列諸文乃蒐集各方珍貴資料,並加以綜合整理的自學「筆記」,
以作為自行推推按按之用。
若有錯誤之處,盼祈不吝賜教  !  謝謝  !

「經絡學」初探:(2)概論

何謂「經絡」?

我們的心臟、肺、胃、腸、血管、四肢等是可以看得見的。

但是,「經絡」是個解剖都看不見的隱形系統,卻縱橫交錯遍布全身。
向內連接著人体的五臟六腑,向外溝通著人体的四肢百骸、五觀百竅。
傳輸氣血,調和生理,滋養周身。
當發生疾病的時候,內部病痛會反應於体表的一定部位,
四肢經穴能治療遠隔部位的病痛,淺表經穴能治療臟腑的疾患。
經絡的生理功能是:內屬臟腑,外絡肢節 ,運行氣血,濡養全身,

調節平衡,抵禦外邪,傳遞信息。
「經絡學」是「湯藥」、「針灸」、「氣功」、「按摩」等各領域的基石。

經絡系統:

(壹)內──臟腑
(貳)經絡
         (一)經脈
                   (1)十二經脈:為「經絡學」的主体。
                   (2)十二經別:是由十二經脈分出的支脈。
                   (3)奇經八脈:十二經脈之外別道奇行的特殊通路,

                                          既不屬臟腑,又無表裏相配。
                                          統攝經脈氣血,

                                          對十二經脈氣血有蓄積、滲灌的調節作用。
         (二)絡脈 :是自經脈別出的分支,又稱「別絡」
                   (1)十五絡脈:由十二經脈

                                      和任、督二脈的別絡及脾之大絡所組成的。
                   (2)孫絡:從絡脈分出的更細小的絡脈。
                   (3)浮脈:分布在皮膚表面的絡脈。
(參)外 ──
          (1)十二經筋:是十二經絡所屬的筋肉系統。
          (2)十二皮部:是屬於十二經絡系統的体表部位。

經脈的分類:

(壹)十二經脈

         (一)手三陰
                   (1)手太陰肺經
                   (2)手厥陰心包經
                   (3)手少陰心經
         (二)手三陽
                   (1)手陽明大腸經
                   (2)手少陽三焦經
                   (3)手太陽小腸經
         (三)足三陰
                   (1)足太陰脾經
                   (2)足厥陰肝經
                   (3)足少陰腎經
         (四)足三陽
                   (1)足陽明胃經
                   (2)足少陽膽經
                   (3)足太陽膀胱經
(貳)奇經八脈
         (一)任脈
         (二)督脈
                 (「十二經脈」與「任脈」、「督脈」合稱「十四經」)
         (三)衝脈
         (四)帶脈
         (五)陽蹻(ㄑㄧㄠ)
         (六)陰蹻
         (七)陽維
         (八)陰維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3 / 08 / 26 原刊登於Yahoo奇摩部落格)

 

暫時停下收藏物的整理與記錄,
先來探索「經絡學」與「穴道按摩」的奧秘,
此系列諸文乃蒐集各方珍貴資料,並加以綜合整理的自學「筆記」,
以作為自行推推按按之用。
若有錯誤之處,盼祈不吝賜教  !  謝謝  !

「經絡學」初探:(1)如何學習 ?

學習經絡穴位按摩的步驟:

(1)掌握經脈的名稱,
    及其分佈規律,屬絡關系,交接規律,流注次序,明白12經絡的運行原理。

(2)按照這十二條經脈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的運行方向,
    以重點記憶一些常用的、重要的穴位及其取穴方法。

如何記住穴位呢?
人體有三百多個穴位,可是而且很多穴位的名稱很不順口,
所處的位置經常用幾寸幾分來標示,記憶起來很有難度,
找起來也不容易找,怎樣盡快記住穴位呢?

首先,就是找一套標準的人體穴位圖, 各個穴位在圖上標示得很清楚,

          在用的時候按圖對照身體來找就又快又準,這是點的記憶。

其次,掌握穴位的分佈規律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記憶穴位。
         按照這十二條經脈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的運行方向來記,這是線的記憶。
         就會讓雜亂的穴位變得有規律,位置也容易記清楚了。
         邊記穴位位置,邊記穴位功能,同時還要掌握穴位的操作法。

第三,以應用為目的,

         我們可以重點記憶一些常用的、重要的穴位。不要太過於求全求細。
         人體三百多個穴位,

         在按摩中經常用到的,對於健身治療有重要作用的也就是幾十個, 

        像足三里、湧泉、太衝、內關等,由於我們經常用到,記憶起來也很容易。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人體十二經脈行運圖


 最近從華山一棵松博客上看了吳 清忠先生著《人體使用手冊》的部分內容,感到即深刻又易懂,他把老祖宗留下的經絡學說和中醫理論做到了繼承和發展。這將是對人類醫療保健和養生之道的重大 貢獻!必將能引發一場醫療領域的一場革命!把我們先人們創造的人體經絡學說和中醫理論,在整個人類發揚光大。經過查閱大量的資料,找到了人體十二經脈行運 圖,這是根據經絡學說的子午流注十二時辰和人體經絡時表,希望所有的朋友們都能打開健康之門:  


----------------------------------------------------------------------


   


      手太陰肺經  寅時(3點至5點)—肺經旺寅時睡得熟,色紅精氣足;“肺 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力充沛。寅時,有肺病者反映最為強烈,如劇咳或 哮喘而醒。萱草補充:如果留心的朋友可能會發覺,有慢性支氣管炎、咽炎、哮喘的病人在清晨時症狀會比較嚴重在中醫來講是肺經之態。




---------------------------------------------------------------------


    手陽明大腸經卯時(5點到7點)—大腸經旺卯時大腸蠕,排毒渣滓出;“肺與大腸相表裏。”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佈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清晨起床後最好排大便。




----------------------------------------------------------------------
 


  足陽明胃經 辰時(7點到9點)—胃經旺。辰時吃早餐,營養身體安;
人在此時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溫和養胃的食品如稀粥、麥片、包點等。過於燥熱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現嘴唇乾裂、唇瘡等問題。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種疾病。




----------------------------------------------------------------------



   足太陰脾經 已時(9點至11點)—脾經旺。已 時脾經旺,造血身體狀;“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 血液品質好,所以嘴唇是紅潤的。唇白標誌血氣不足,唇暗、唇紫標誌寒入脾經。萱草補充:這個時段,正好是早餐從胃部排空進入吸收的階段,也就是脾主運化的 生理階段。



----------------------------------------------------------------------
    手少陰心經 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旺。午時一小憩,安神養精氣;“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心氣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午時能睡片段,對於養心大有好處,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萱草補充:古法有雲---午時乃人體陰陽相接之時,午時小憩有利於人體陰陽寧靜相接,以壽養生。


 



----------------------------------------------------------------------



    太陽小腸經未時(13點到15點)—小腸經旺未時分清濁,胃部正當排空,需恰時進餐,飲水能降火;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上輸於脾。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如小腸有熱,人會乾咳、排屁。此時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腸排素降火。



-----------------------------------------------------------------



   足太陽膀胱經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旺。申時津液足,養陰身體舒;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迴圈在體內。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遺尿。申時人體溫較熱,陰虛的人最為突出。此時我們則稱:午後潮熱。此時適當的活動有助於體內津液迴圈,喝滋陰清火的茶水對陰虛的人最有效。


                                                                                                                                                                 
   ----------------------------------------------------------------------



    足少陰腎經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旺。酉時腎藏精,納華元氣清;
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人體經過申時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階段。此時不適宜太強的運動量,也不適宜大量喝水。萱草補充:所以晚餐要吃的少,也是因腎經之氣勝而決定。


                                                                                                                                                                              
----------------------------------------------------------------------



    手厥陰心包經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旺 時護心臟,減壓心舒暢;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經戌時最興旺,可清除 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此時一定要保持心情舒暢:看書聽音樂、或做SPA、跳舞、耍太極……放鬆心情,釋放壓力。


                                                                                                                                                                                    
----------------------------------------------------------------------



    手少陽三焦經亥時(21點到23點)--三焦經旺 亥時百脈通,養身養嬌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能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得到最好的休養生息,對身體 對美容十分有益。百歲老人有個共同特點,即在亥時睡覺。現代人如不想此時睡覺,可聽音樂、看書、看電視、練瑜伽,但最好不要超過亥時睡覺。




----------------------------------------------------------------------



    足少陽膽經子時(23點至1點)—膽經旺 子時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醫理論認為;肝之餘氣,泄於明膽,聚而成精。人在子時前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汁有多清,腦就有多清。子時前入睡 者,晨醒後頭腦清晰、氣色紅潤,沒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時內不能入睡者,則氣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時因膽汁排毒代謝不良更容易生成結晶、結石。




----------------------------------------------------------------------




    足厥陰肝經丑時(1點至3點)—肝經旺。丑時不睡晚,臉上不長斑;中醫理論認為:肝藏血。”“人臥則血歸於肝。如果丑時不能入睡,肝臟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所以丑時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臉色晦暗長斑。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