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 08 / 28 原刊登於Yahoo奇摩部落格)

暫時停下收藏物的整理與記錄,
先來探索「經絡學」與「穴道按摩」的奧秘,
此系列諸文乃蒐集各方珍貴資料,並加以綜合整理的自學「筆記」,
以作為自行推推按按之用。
若有錯誤之處,盼祈不吝賜教  !  謝謝  !

「經絡學」初探:(3)命名

十二經脈的名稱是由「陰陽」、「手足」、「臟腑」三個部分組成:

(一)陰陽(陰陽消長)
         陰陽是統一而矛盾的整体,

         在變化的過程中,其盛衰和消長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因此由一陰一陽衍化成三陰三陽。
         (1)陰
                  「少陰」的陰氣最重,
                  「厥陰」的陰氣次之,
                  「太陰」的陰氣最輕。
         (2)陽
                  「太陽」的陽氣最足,
                  「少陽」的陽氣次之,
                  「 陽明」的陽氣最弱。

消長的變化:「少陰」→「厥陰」→「太陰」→

                    →「 陽明」→「少陽」→「太陽」

(二)手足(上下肢分布)
                  手及手臂上有6條經絡,
                  足、腿上有6條經絡。

(三)臟腑(與臟腑屬絡的關系)

在醫學史上,不論中醫和西醫開始都是通過大體解剖認識人體器官的,
因此,兩種醫學對人體器官的解剖位置及形狀的描述也是大致相同的。

另一方面,對於臟腑眾多的功能,

中國古人借助了“司外揣內”或“以象測髒”的方法,
從人體的一些外在的生理現象及病理表現去推測它們與臟腑的內在聯繫,
並將這些外在表像歸納劃分為各臟腑的功能。

故中醫書中一般所提到的臟器,雖然在某些地方有現代所說的臟器含義,
但它更主要的方面,卻不是指臟器的本身,
而是指體內臟器所表現于體外的各種生理病理現象(臟象)。

一個臟腑包含多個器官的功能,一個器官的功能可散在多個臟腑之中。

例如腎藏精,主生殖,你就不能與大體解剖上的腎相聯繫。
又如中醫的「脾」,不單只包括西醫脾的調節血量和淋巴器官的功能,
而且還涉及到消化、造血、循環、內分泌、

精神意識、肌肉運動和吸收排泄等多系統的功能。

我們所說的五臟(心、肝、脾、肺、腎)中,通常是不包括「心包」的,
但中醫中也有將「心包」作為一臟來看待,
這是根據臟腑陰陽表裏關係來說的,
因為「手厥陰心包經」屬於陰經,

與「手少陽三焦經」屬於陽經,兩者相互為表裏,
所以就有了六臟六腑之說。

以下節錄我們比較不熟悉的中醫理論之臟腑功能及表徵:

【六臟】


      主血脈:心氣不足,推動血液循環的力量就會不足,

                  脈象虛弱,產生血瘀。
      其華在面:心氣、心血充足時,面色紅潤有光澤,反之蒼白無光澤。
      開於舌:心氣不足,舌淡、白、肥胖,過盛舌尖會表現紅赤。


      主筋(筋膜):肝血不足,關節屈伸僵硬,容易抽筋、手足顫抖。
      主藏血:肝血不足,則兩眼昏花、肢體麻木、月經量少或閉經。
                       肝不藏血則發生吐血、流鼻血、月經過多。
      其華在爪:肝血充足時,手指甲和腳指甲堅韌、明亮、有光澤,

                    反之會產生灰指甲、龜裂。
      開於目:肝血不足,會視線模糊或夜盲,

                      肝陰損耗時會感覺眼睛乾澀、視力減退,
                      肝火上生時眼睛會紅斥腫痛,肝炎時則可見到眼白發黃。


      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主肌肉:由肌肉、四肢的壯實或消瘦無力,

                 可瞭解脾把食物轉化為水穀精微的功能好不好。
      其華在唇:脾氣運行良好,嘴唇紅潤有光澤,反之嘴唇蒼白乾燥。


      主氣、司呼吸:肺功能失常會有倦怠、懶言等氣虛症狀,
                         病邪犯肺會出胸悶、咳嗽、氣喘等呼吸不利症狀。
      主皮毛:肺氣充足,皮毛緻密、有光澤、流汗正常,
                      反之皮膚憔悴枯槁,會失調無汗或常自汗出。
      開於鼻:肺受寒時會流鼻水、鼻塞,燥熱時會鼻子過敏。


      先天之本
      主骨:腎精不足,骨髓空虛,骨骼無力脆弱、發育障礙。
      藏精:腎精虧少,出現生長發育障礙、性功能異常或不孕、

                      血虛、對外適應力差、容易生病。
      其華在髮:精血充足,毛髮光澤黑潤,反之花白枯槁、容易脫落。
      開於耳及二陰:腎精不足,出現聽力減退、耳聾、耳鳴的症狀,
                     腎氣化功能失常,會產生尿頻、尿少、尿不乾淨的症狀。

心包
        心包是心臟外膜組織,包裹著心臟,

        保衛心臟並能反映心臟某些功能的作用。
        它是一個獨立的經絡,手厥陰心包經上的穴位,

        主治由脈所引發的疾病, 如心痛、心煩、掌心發熱等,

        還有外邪引起的胸肋脹滿、心動過速、面赤眼黃等病症,
        只要是與心臟、心血管有關的疾病都可以找它來診治。

【六腑】


    肝膽功能失常,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

    出現厭食、腹瀉、腹脹等症。
    肝疏泄有問題,膽汁外溢,會有黃疸、口苦情形。

小腸
        小腸功能失常,

        會分清(吸收食物精華後,透過脾的升清,上輸心肺)

        別濁(殘渣傳送至大腸,剩餘水分送至腎)不分,

        出現腹瀉、小便短少情形。


    胃氣不降,會影響食慾、出現胃部脹滿、疼痛,胃氣上衝,

    發生噁心、嘔吐、呃逆、曖氣。

大腸
        大腸傳導失常,會腹瀉、腸鳴、大便祕結。

膀胱
        膀胱異常表現在頻尿、閉尿、遺尿、尿急等症。

三焦
        三焦是中醫特有的概念,是指人的整個胸腹,
        在西醫解剖系統並沒有類似功能或器官。
        三焦實際是上焦、中焦、下焦的統稱。
        中醫認為三焦與身體中氣的活動及水液運行有關,
        上焦位於橫膈膜以上的部位,
        包括心、肺;稱「上焦如霧」指上焦的宣發功能
        中焦位於橫膈膜以下,臍以上的部位,
        包括脾、胃;稱「中焦如漚」指中焦的消化功能
        下焦位於臍以下的部位,包括肝、腎、小腸、大腸及膀胱。
                    稱「下焦如瀆」指下焦排泄濁物的功能。
        有關三焦位置的傳統描述,只是三焦的功能分類,
        並不代表臟腑的解剖位置。
        此外,三焦被認為是營養及水液的運行通道。
        即在身體中,三焦負責水液的疏導,
        再通過肺、脾、腎的功能,展示了其對水液運行的參與。
        因此,三焦的疾病常引致水腫或小便不利等症狀,
        而治療則旨在恢復肺、脾、腎三臟的健康平衡。

這12條經絡分別連著人體12個臟器,
所以這些經絡都是用相連的臟器命名。
記住這12個臟器名稱是很重要的,
如果身上哪裡不舒服,就看是哪條經絡經過此地,一對應就出來了。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