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經】總論
(一)【脾經】的循行路線
(1)動畫(藍色線條是體內循行路線;紅色線條是體表循行路線。)
(2)詳圖
(二)【脾經】的穴位
(三)【脾經】的症候
(1)主要器官與組織:胃,肋間部組織,腦。
(2)器官功能:精神功能,消化,營養吸收不正常,
肌系統,內分泌系統,免役系統。
(3)主要疾病:不安的狀況,經神異常,失去意識,惡夢,
胃、腸功能異常(腹瀉、嘔吐),貧血,
急性與長期月經週期失調,下肢痛風,下肢末梢血管炎,
維生素缺乏症,黃疸病。
(4)外經病候:風濕痛,頭重,體重,發燒,肢倦乏力麻木,
心下急痛,舌本強,腿膝內側寒冷感,腿足浮腫,
膚黃,目黃,頷、頰部疼痛,四肢肌肉萎削。
(5)內臟病候:胃痛,吞嚥困難,大便溏泄,嗜睡,納食減少,黃疸,
腹滿腫脹,小便困難,腹部痞塊嘔惡,腸鳴。
(6)亢進時出現的病症:食慾不定,胃艱,肋下部疼痛,嘔吐,排氣,
足、膝關節疼痛,腳拇指活動困難,失眠。
(7)衰弱時出現的病症:消化不好,胃脹氣,排泄物囤積,上腹部疼痛,
嘔吐肢倦乏力麻木,腿部靜脈曲張,嗜睡,皮膚損傷。
(註1:十二經脈,入腑藏者,以為內經,行於四肢及皮膚者,以為外經也。
故經絡病變,或表現為局部的外經病候,或表現為內臟病候,二者往往同時兼見。)
(註2:中國古代文獻沒有關於解剖學上「胰臟」的明確記載,
但有學者認為中醫理論的「脾」其實對應的是現代醫學的「胰臟」,
因為中醫理論將「脾」與「胃」和人體的消化功能緊密地聯繫起來。)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