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經】總論
(一)【胃經】的循行路線
(1)動畫(藍色線條是體內循行路線;紅色線條是體表循行路線。)
(2)詳圖
(二)【胃經】的穴位
(三)【胃經】的症候
(1)主要器官與組織:口腔(齒),鼻,上眼瞼,乳腺。
(2)器官功能:經神功能,消化,
局部(上呼吸道,胸部,下肢,臉部的脂肪組織。)
(3)主要疾病:神經與精神方面的疾病(狂燥,憂鬱,情緒,壓力。)
牙齒疼痛,牙齦發炎,鼻竇炎,關節炎,
胃炎,腸炎,腸壁異常,婦女的外生殖器官有病變。
(4)外經病候:口乾,鼻乾燥,唇口生瘡,胸膺腫痛,目赤,
下肢紅腫痛,或腿足發冷,體熱,神昏譫語或癲狂譫語,
目痛,面赤,頸腫,口唇斜。
(5)內臟病候:腹部膨大水腫,覺臥不安,癲狂,
消穀善飢或食慾減退,尿色發黃。
(6)亢進時出現的病症:興奮,體熱,腹脹,打嗝,便秘,食慾增加,
胃痙攣性疼痛,胃酸過多,唇裂,
經絡走向的腿感疼痛與痙攣。
(7)衰弱時出現的病症:餐後腹疼或腹瀉或嘔吐,消化力減弱,
胃酸不足,憂鬱,下肢倦怠。
(註:十二經脈,入腑藏者,以為內經,行於四肢及皮膚者,以為外經也。
故經絡病變,或表現為局部的外經病候,或表現為內臟病候,二者往往同時兼見。)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