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7-A-5)(●以【身體部位】劃分的穴道分布)(A版) (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以身體部位劃分:(19)【腳底】穴位

●滿布全身調和體內五臟六腑的十二條經絡,與任督二脈,共有361個穴位。
然而,這麼多穴位中,位於腳底的卻獨獨僅有「湧泉穴」!
(經外奇穴也是寥寥數個而已)

  ●A1.JPG    
 
●增錄另一套理論~【腳底按摩】
●腳底是人體的縮影
身體所有的器官、腺體的排列位置,均與腳底反射區的排列位置相同。
這些反射區與人體的各個部位相對應。
「腳底反射區按摩」就是靠著刺激腳底各部位,
使血液循環順暢,排除積存在體內的廢物或毒素,使新陳代謝作用正常運作,
並激發身體器官與腺體的自癒能力。
 
●反射區傳導與神經傳導不同
左半邊身體器官的反射區在左腳
右半邊身體器官的反射區在右腳
 
●腳底反射區位置圖(●以自己的腳底翻轉向上時的位置製成)
  ●A2.jpg  
 
●如何找到反射區的正確位置?
先認識四條基準線(三條橫線,一條直線。),
(一)橫膈膜線(橫線)
當腳趾向上翹時,腳底前部突出,即為此線。
橫膈膜線分開胸腔與腹腔的反射區。
(二)腰線(橫線)
腳的外側約二分之一處,有一足骨突起部位,
由此突出點通過腳底劃一條橫線,就是腰線。
它相對於身體腹部通過肚臍的腰。
(三)腳跟線(橫線)
在腳跟剛開始,顏色較腳底其他區域深一點的地方。
(四)韌帶線(直線)
由大姆趾與第二趾的中間基部延伸到腳跟的直線即是。
●依據此四條基準線,就很容易又正確的找到其他反射區。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以身體部位劃分:(18)【腳面】穴位 

●認識腳部結構
(一)腳部骨骼圖
   ●A1.jpg  
●腳部共有26塊不同的骨頭,通過韌帶和關節聯合組成將近30個關節。
腳部的運動大約涉及到30個肌腱。
●腳部可以分為 3 部分:(1)足後區(2)足弓區(3)前足區

(二)腳部足弓結構圖
   ●A2.jpg 
●人體在支撐體重時,主要與地面接觸的是第一和第五蹠骨(中足骨)以及跟骨,
而在這三塊骨頭之間存在著三個足弓。分別是內側縱弓、外側縱弓和橫弓。
三個弓形成一個三角結構,維持足部結構的穩定。

【內容說明】
(一)腳面經絡穴位圖(共整理出32個腳面穴位)
(1)腳部經絡穴位與走向綜合圖
  ●B10.JPG   

(2)腳面經絡穴位圖(正面)
  ●A14.jpg  

(3)腳面經絡穴位圖(內側)
  ●A15.jpg  

(4)腳面經絡穴位圖(外側)
  ●A16.jpg  

(二)腳面共計6條經脈
常見的有25個穴位(不含蹆部、膝部):
(1)胃經:(●解谿) ,(衝陽),(●內庭) ,(●厲兌) 。
(2)膽經:(丘墟),(足臨泣),(俠谿),(●足竅陰) 。
(3)膀胱經:(●昆侖) (★22大要穴),(申脈),(金門),
                          (京骨),(束骨),(●至陰) 。
(4)脾經:(●隱白) ,(●太白) ,(●公孫) ,(商丘)。
(5)肝經:(●大敦) ,(行間),(●太衝) (★22大要穴)(●中封) 。
(6)腎經:(●太谿) (★22大要穴),(水泉),(照海)。

●附記:
別點擊上列紅色(●穴名)~為重要穴位,
 即能連結瀏覽該穴詳細內容(位置解剖圖,簡單取穴方法,主要功效。)
 

增錄另一套理論~【腳底按摩】,其中的「腳面」反射區。
  ●A17.jpg   

  ●A18.jpg  

  ●A19.jpg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身體部位劃分:(17)【腿部】穴位

【內容說明】
●下肢經絡穴位圖彙總
  A4.jpg  

●主要預防功效
(一)腿部外側有三條陽經:
(1)足陽明胃經(腿前面)(從頭走足)
       主治:以腸胃道及頭面五官疾病為主。
       如胃病、腸炎、痢疾、消化不良、及頭痛、
       面癱、眼病、牙痛、腮腺炎、咽喉炎等。
(2)足少陽膽經(腿外側)(從頭走足)
       主治:以治療頭、身側面病症為主。
       如偏頭痛、耳聾、耳鳴、眼病、肝炎、膽囊炎及脇肋、下肢外側疾患
(3)足太陽膀胱經(腿後面)(從頭走足)
       主治:以治療眼病、頭、項、背、腰骶部、下肢部疾病,
       及神志病、癲癇等為主。
(二)腿部內側有三條陰經:
(1)足太陰脾經(腿內側前路)(從足走胸)
       主治:以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為主,同時能治療生殖、泌尿系統疾病。
       如胃痛、痢疾、消化不良、泄瀉、月經不調、痛經、尿滯留、遺尿等
(2)足厥陰肝經(腿內側中路)(從足走胸)
       主治:以治療前陰、小腹、肝膽及頭面病為主。
       如頭痛、眩暈、面癱、眼疾、癲癇、膽道感染、肝炎、
       脇肋痛、痛經、尿路感染、睪丸炎等。
(3)足少陰腎經(腿內側後路)(從足走胸)
       主治:以治療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為主。也可治呼吸系統疾病。
       如遺精、陽萎、早洩、浮腫、尿滯留、遺尿與腰痛、咳血、氣喘
       及喉痛、牙痛、失眠、眩暈、耳鳴、視力減退等疾病。

●腿部共計6條經絡。
常見的有36個穴位(含膝部)(不含腳部):
(1)胃經:(髀關),(扶兔),(梁丘),(犢鼻),(●足三里) (★★十大要穴)
                      (上巨虛),(下巨虛),(●豐隆) 。
(2)膽經:(●環跳) (★22大要穴)(●風市) ,(膝陽關),
                       (●陽陵泉) (★★十大要穴)(光明),(●陽輔) ,(懸鐘)。
(3)膀胱經:(●承扶) ,(●殷門) (★22大要穴)(●委陽) ,
                            (●委中) (★★十大要穴) (承筋),(●承山) ,
                          (●飛揚) ,(跗陽),(●崑崙) (★22大要穴) 。

(4)脾經:(●三陰交) (★★十大要穴),(地機),
                      (●陰陵泉) (●血海) ,(箕門)。
(5)肝經:(膝關),(●曲泉) ,(陰包),(●足五里) 。
(6)腎經:(●太谿) (★22大要穴)(●復溜) ,(●築賓) ,(●陰谷) 。

●附記:
別點擊上列紅色(●穴名)~為重要穴位,
 即能連結瀏覽該穴詳細內容(位置解剖圖,簡單取穴方法,主要功效。)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身體部位劃分:(16)【膝關節】穴位

●認識膝關節
  A1.jpg  
膝關節是由股骨(大腿骨)、脛骨、腓骨及臏骨(膝蓋骨)所組成。
其周圍相關的主要構造:(1)關節囊(2)韌帶(3)半月板

【內容說明】
(一)膝部經絡穴位圖
共整理出20個保養膝關節的相關穴位,
穴位圖示如下,分正面、後面、內側、外側共四圖。
每張圖皆以端坐時自己觀看的角度製成,
並加註各穴定位,以期能找到正確位置!
(1)膝部正面穴位圖
  A8.jpg  

(2)膝部後面穴位圖
  A9.jpg  

(3)膝部內側穴位圖
  A10.jpg   

(4)膝部外側穴位圖
  A11.jpg  

(二)膝部共計6條經脈20個穴位。(不含其他腿部、腳部)
(1)胃經:陰市,  梁丘,犢鼻(外膝眼),(●足三里) (★★十大要穴)
(2)脾經:(●陰陵泉) ,(●血海) 。
(3)膀胱經:浮郄,(●委陽) ,(●委中) (★★十大要穴)合陽。
(4)腎經:(●(陰谷) 
(5)膽經:膝陽關,(●陽陵泉) (★★十大要穴)
(6)肝經:膝關,(●曲泉) ,陰包。
(7)經外奇穴:內膝眼,鶴頂,膝內,臗骨。

●附記:
別點擊上列紅色(●穴名)~為重要穴位,
 即能連結瀏覽該穴詳細內容(位置解剖圖,簡單取穴方法,主要功效。)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身體部位劃分:(15)【指腕部】穴位

依【指腕按摩】的穴位劃分
(1)【手腕】穴位
  A3-1.jpg  
 
(2)【尺側】穴位
  A4-1.jpg  
註:(●後谿) 為(★22大要穴),點擊前面穴名,即能連結瀏覽該穴詳細內容。
 
(3)【腕背】穴位
  A5-1.jpg  
 
(4)【手心】穴位
  A6-1.jpg  
 
(5)【指尖】穴位
  A7-1.jpg  
 
(6)【指根】穴位
  A8-1.jpg  
 
(7)合谷穴 (★★十大要穴)
  A9.jpg  
  
(8)【指側】穴位
  A10-1.jpg  
 
●【指腕部】(手心)穴位綜合圖
●B1.JPG  
記憶小撇步:手心的【1,3,5,】是【肺,心包,心,】
 
●【指腕部】(手背)穴位綜合圖
●B2.JPG
 記憶小撇步:手背的【2,4,6(第5指外側),】是【大,三,小,】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身體部位劃分:(14)【手臂部】穴位


將(手臂)劃分為(手臂外側)與(手臂內側)

【手臂外側】
(一)手臂外側(背面)經絡穴位圖
  A3.jpg   

(二)手臂外側(背面)有三條陽經:
(1)手陽明大腸經
       主治:以頭面、五官疾病為主。如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癱、眼病、
                      齒痛、鼻塞、鼻衄、咽喉炎症、吞嚥困難、甲狀腺腫等。
(2)手少陽三焦經
       主治:以耳、頭、眼、咽喉部疾病為主。如耳鳴、耳聾、中耳炎、
                      頭顳痛、結膜炎、近視、咽喉炎、瘧疾、發燒、脇肋痛。
(3)手太陽小腸經
       主治:眼、耳、口、鼻、喉病,發熱病,項部及上肢外側疾患。
 
(三)手臂外側(背面)共計3條陽經39個穴位。
常見的有31個穴位:
(1)手陽明大腸經:(●商陽) ,(二間),(●三間) (●合谷) (★★十大要穴)
                                           (●陽谿) ,(偏歷),(●溫溜) ,(下廉),
                                           (手三里),(●曲池) (★22大要穴),(臂臑),(●肩髃) 
(2)手少陽三焦經:(●關衝) ,(液門),(●中渚) (●陽池) 
                                           (外關),(●支溝) (●天井) ,(臑會),(肩髎)。
(3)手太陽小腸經:(●少澤) ,(前谷),(●後谿) ,(腕骨),(陽谷),
                                          (●養老) ,(支正),(●小海) (●肩貞) ,(臑俞)。
 
【手臂內側】
(一)手臂內側(前面)經絡穴位圖
  A6.jpg  
 
(二)手臂內側(前面)有三條陰經:
(1)手太陰肺經
       主治:呼吸系統疾患為主。如咳嗽、氣喘、喀血、喉痛、胸痛等。
(2)手厥陰心包經
       主治:以心血管病為主。如心絞痛、心律異常、休克、無脈症、
                     閉塞性脈管炎,與胃炎、潰瘍病和胃痛、嘔吐、經神病、昏迷等症。
(3)手少陰心經
      主治:以心臟病及神經、精神病為主。如心動過速或過慢、心律不整、
                     心絞痛、失眠、精神病、癔病、痛病、昏迷等。
 
(三)手臂內側(前面)共計3條陰經26個穴位。
常見的有24個穴位:
(1)手太陰肺經:(俠白),(●尺澤) (●孔最) (●列缺) 
                                    (經渠),(●太淵) (●魚際) (●少商) 
(2)手厥陰心包經:(●天池) (●曲澤) ,(間使),(●內關) (★★十大要穴)
                                          (●大陵) (●勞宮) (●中衝) 
(3)手少陰心經:(●極泉) ,(青靈),(●少海) ,(靈道),(通里),
                                    (陰郄),(●神門) (●少府) (● 少衝) 
 
●附記:
別點擊上列紅色(●穴名)~為重要穴位,
 即能連結瀏覽該穴詳細內容(位置解剖圖,簡單取穴方法,主要功效。)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身體部位劃分:(13)【臀部】穴位

【前言】
(一)背部、腰部、臀部的劃分。
  ●A1.jpg   

(二)認識【骨盆】
  ●A2.jpg  
  ●A3.jpg  
 
【內容說明】
(一)從解剖學角度看,穴位的分布和脊柱神經節段的分布大致吻合,
內臟疾病的體表反應區常常也是回應穴位的所在之處。
對穴位的刺激,透過神經的反射,達到消除病痛,抵禦疾病的目的。
  ●A6.JPG  
 
(二)臀部經絡穴位圖
  ●A7.jpg  
 
(三)臀部共計3條經脈16個穴位。
常見的有13個穴位:
(1)督脈:(腰陽關),(腰俞),(●長強) 。               
(2)膀胱經(第一條):(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
                                              (上髎),(次髎),(中髎),(下髎),(會陽)。
       膀胱經(第二條):(胞肓),(秩邊)。
 
●附記:
別點擊上列紅色(●穴名)~為重要穴位,
 即能連結瀏覽該穴詳細內容(位置解剖圖,簡單取穴方法,主要功效。)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身體部位劃分:(12)【腰部】穴位

【前言】背、腰、臀部的劃分,與腎臟的位置。
  ●A1.jpg

【內容說明】
(一)從解剖學角度看,穴位的分布和脊柱神經節段的分布大致吻合,
內臟疾病的體表反應區常常也是回應穴位的所在之處。
對穴位的刺激,透過神經的反射,達到消除病痛,抵禦疾病的目的。
  ●A4.JPG  
 
(二)腰部經絡穴位圖
  ●A5.jpg  
 
(三)腰部共計4條經脈11個穴位。
常見的有7個穴位:
(1)督脈:(●命門) (★22大要穴)。                 
(2)膀胱經(第一條):(胃俞),(三焦俞),(●腎俞) 。
       膀胱經(第二條):(志室)。
(3)膽經:(京門)。
(4)經外奇穴:(●腰眼) 。
 
●附記:
別點擊上列紅色(●穴名)~為重要穴位,
 即能連結瀏覽該穴詳細內容(位置解剖圖,簡單取穴方法,主要功效。)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身體部位劃分:(11)【背部】穴位

【內容說明】
(一)從解剖學角度看,背俞穴的分布和脊柱神經節段的分布大致吻合,
內臟疾病的體表反應區常常也是回應穴位的所在之處。
對穴位的刺激,透過神經的反射,達到消除病痛,抵禦疾病的目的。
   A3.jpg  

(二)背部經絡穴位圖
   A4.jpg  
 
(三)背部共計4條經脈34個穴位。
常見的有21個穴位:
(1)督脈:(至陽),(●神道) ,(●身柱) ,(陶道),(●大椎) 。
(2)膀胱經(第一條):(大杼),(●風門) ,(肺俞),(心俞),
                                              (膈俞),(肝俞),(膽俞),(脾俞)。
       膀胱經(第二條):(附分),(魄戶),(膏肓),(陽綱),(意舍)。
(3)小腸經:(肩中俞),(●天宗) ,(臑俞)。
 
●附記:
別點擊上列紅色(●穴名)~為重要穴位,
 即能連結瀏覽該穴詳細內容(位置解剖圖,簡單取穴方法,主要功效。)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身體部位劃分:(10)【腹部】穴位

【前言】
腹腔內包含有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
將各系統解剖圖登載於下,以增加對自己身體的認識。
●消化系統
  A1.jpg  
●泌尿系統
  A2.jpg  
●生殖系統
  A3.jpg  
 
【內容說明】
【腹部】以「肚臍」劃分為【上腹部】與【下腹部】。
(一)腹部經絡穴位圖
  A8.jpg  
 

 (二)上腹部(含肚臍線)共計6條經脈26個穴位。
常見的有18個穴位:
(1)任脈:(●神闕~即肚臍) (★22大要穴)(●中脘) (★★十大要穴)
                     上脘,巨闕。
(2)腎經:(●肓俞) ,商曲,陰都,幽門。
(3)胃經:不容,梁門,太乙,滑肉門,(●天樞) 。
(4)脾經:(●大橫) 。
(5)肝經:(●章門) ,(●期門) 。
(6)膽經:京門,(帶脈)。

(三)下腹部共計6條經脈25個穴位。
常見的有16個穴位:
(1)任脈:(●曲骨) ,(●中極) ,(●關元~即丹田) (★★十大要穴)
                     (●氣海) (★22大要穴),陰交。
(2)腎經:(●橫骨) ,大赫,氣穴。
(3)胃經:大巨,水道,歸來,(●氣衝) 。
(4)脾經:腹結,府舍。
(5)肝經:陰廉。
(6)膽經:居髎。
 
●附記:
別點擊上列紅色(●穴名)~為重要穴位,
 即能連結瀏覽該穴詳細內容(位置解剖圖,簡單取穴方法,主要功效。)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身體部位劃分:(9)【胸部】穴位
 
【內容說明】
(一)胸部經絡穴位圖
  A4.jpg  
 
(二)胸部共計8條經脈32個穴位。
常見的有19個穴位:
(1)督脈:(璇璣),(●膻中) (★22大要穴) (鳩尾)。
(2)腎經:(●俞府) (神封)
(3)胃經:(氣戶),(庫房),(膺窗),(乳中),(乳根),(不容)
(4)脾經:(●大包) (周榮)
(5)肝經:(●期門) (●章門) 
(6)膽經:(日月)。
(7)心包經:(●天池) 
(8)肺經:(雲門),(●中府) 
 
 ●附記:
別點擊上列紅色(●穴名)~為重要穴位,
 即能連結瀏覽該穴詳細內容(位置解剖圖,簡單取穴方法,主要功效。)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身體部位劃分:(8)【肩部】穴位

【內容說明】

(一)肩部經絡穴位圖
    A5.jpg  
 
(二)肩部共計6條經脈18個穴位。
(1)督脈:(●身柱) (陶道),(●大椎) 
(2)膀胱經:(大杼),(●風門) (肺俞),(厥陰俞)。
                          (附分),(魄戶),(膏肓)。
(3)小腸經:(臑俞),(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
(4)三焦經:(天髎)。
(5)膽經:(●肩井) 
(6)大腸經:(巨骨)。
 
●附記:
別點擊上列紅色(●穴名)~為重要穴位,
 即能連結瀏覽該穴詳細內容(位置解剖圖,簡單取穴方法,主要功效。)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身體部位劃分:(7)【頸部】穴位

【頸部】穴位分為「前頸區」與「後頸區」。

【前頸區內容說明】
(一)前頸區經絡穴位圖
   A4.jpg  

(二)前頸區穴位圖

   A5.jpg   
(三)前頸區共計4條經脈9個穴位。
(1)任脈:(●天突) ,(●廉泉) 。
(2)大腸經:(扶突),(天鼎)。
(3)胃經:(●人迎) (水突),(缺盆),(氣舍)。
(4)小腸經:(●天窗) 。

【後頸區內容說明】
(一)後頸區經絡穴位圖
   A9.jpg  

(二)後頸區穴位圖
   A10.jpg  
 

(三)後頸區共計4條經脈6個穴位。  
(1)督脈:(啞門),(●風府) 
(2)膽經:(●風池) (★★十大要穴)(●完骨) 
(3)膀胱經:(●天柱) 
(4)三焦經:(天牖)。 

●附記:
別點擊上列紅色(●穴名)~為重要穴位,
 即能連結瀏覽該穴詳細內容(位置解剖圖,簡單取穴方法,主要功效。)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身體部位劃分:(6)【臉頰】穴位

【內容說明】
(一)臉頰經絡穴位圖

A3.jpg  

(二)臉頰穴位圖
A4.jpg  
 
(三)臉頰共計3條經脈6個穴位。
(1)膽經有1個穴位:(上關)。
(2)胃經有3個穴位:(●下關)(●頰車)(●大迎) 。
(3)小腸經有2個穴位:(●顴髎) ,(天容)。
 
●附記:
別點擊上列紅色(●穴名)~為重要穴位,
 即能連結瀏覽該穴詳細內容(位置解剖圖,簡單取穴方法,主要功效。)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身體部位劃分:(5)【耳部】穴位

【內容說明】
(一)耳部經絡穴位圖
A5.jpg  


(二)耳部穴位圖
A6.jpg  
 
(三)耳朵穴位圖
A7.jpg  
 
(四)耳部共計3條經脈8個穴位。
(1)三焦經有5個穴位:(翳風),(瘈脈),(顱息),(和髎),(耳門)。
(2)小腸經有1個穴位:(●聽宮) 。
(3)膽經有2個穴位:(聽會),(●曲鬢) 。
 
●附記:
別點擊上列紅色(●穴名)~為重要穴位,
 即能連結瀏覽該穴詳細內容(位置解剖圖,簡單取穴方法,主要功效。)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身體部位劃分:(4)【口部】穴位

【內容說明】
(一)口部經絡穴位圖
A5.jpg  


(二)口部穴位圖
A6.jpg  

(三)口部共計4條經脈7個穴位。
(1)督脈有3個穴位:(●齦交)(●人中),(兌端)。
(2)任脈有1個穴位:(●承漿)
(3)大腸經有1個穴位:(禾髎)。
(4)胃經有2個穴位:(●巨髎)(●地倉)
 
●附記:
別點擊上列紅色(●穴名)~為重要穴位,
 即能連結瀏覽該穴詳細內容(位置解剖圖,簡單取穴方法,主要功效。)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身體部位劃分:(3)【鼻部】穴位

【內容說明】

鼻部穴位圖
A3.jpg  
 
鼻部共計4個重要穴位:
●神庭 (督脈),●印堂 (經外奇穴),●鼻通(經外奇穴), ●迎香(大腸經)。
 
●附記:
別點擊上列紅色(●穴名)~為重要穴位,
 即能連結瀏覽該穴詳細內容(位置解剖圖,簡單取穴方法,主要功效。)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身體部位劃分:(2)【眼部】穴位

【內容說明】
(一)眼部經絡穴位圖
A5.jpg  

(二)眼部穴位圖
A6.jpg  

(三)眼部共計4條經脈9個穴位。
(1)胃經有2個穴位:(●承泣) ,(●四白) 。
(2)膀胱經有2個穴位: (●睛明) , (●攢竹) 。
(3)三焦經有1個穴位:(●絲竹空)
(4)膽經有2個穴位: (●瞳子髎) ,(●陽白) 。
(5)經外奇穴有2個穴位:(●太陽) ,(魚腰)。

●附記:
別點擊上列紅色(●穴名)~為重要穴位,
 即能連結瀏覽該穴詳細內容(位置解剖圖,簡單取穴方法,主要功效。)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身體部位劃分:(1)【頭部】穴位

 

【內容說明】
(一)兩個額角的中線是【督脈】。
         額角與督脈的1/2處是【膽經】,左右各一條。
         額角與督脈的1/3處是【膀胱經】,左右各一條。
A3.JPG  


A4.jpg  

(二)
(1)
頭部第一道線:【督脈】是陽脈之海
督脈主治: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運動系統等病症。
                         而頭部、腦部之疾病更非督脈莫屬。
(1─1)
督脈此段計有10個穴位(由下而上為其順序)
(瘂門), (●風府) ,(腦戶),(強間),(後頂),
 (●百會)(★22大要穴)(●前頂) ,(囪會),(上星),(●神庭) 

(2)
頭部第二、三道線(分列左右兩旁):【膀胱經】
膀胱經主治:眼、耳、口、鼻、喉病,發熱病,神志病,膀胱病,
                             以及項背腰痛,臀、下肢、小腿等部疾患。
(2─1)
膀胱經此段計有7個穴位(由上至下為其順序)
(曲差),(五處),(承光),(通天),(絡却),(玉枕),(●天柱) 

(3)
頭部第四、五道線(分列左右兩旁):【膽經】
膽經主治:頭部、眼、耳、口、鼻、喉病,發熱病,
                         以及胸脇部、下肢外側和臀部等疾患。
(3─1)
膽經此段計有6個穴位(由上至下為其順序)
(頭臨泣),(目窓),(正營),(承靈),(腦空),(●風池) (★★十大要穴)

 

●附記:
別點擊上列紅色(●穴名)~為重要穴位,
 即能連結瀏覽該穴詳細內容(位置解剖圖,簡單取穴方法,主要功效。)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