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7-4)(●足陽明胃經) (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5-9-1.jpg  

【人迎穴→氣舍穴】,【缺盆穴→膺窗穴】

                               (共8穴,皆屬胃經。)

 

按摩方式:四指併攏,以指腹由上往下推捋。

(頸部務須左右分別進行,胸部則可左右同時進行。)

 

 5-9-2(S).jpg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10-1.jpg  
 
頭維穴(屬胃經)
 
4-10-2.jpg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9-1.jpg  
 
大迎穴(屬胃經)
 
3-9-2.jpg  
 
 
 
 
 
 
 
 
 
本圖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4-9-1.JPG  
 
 
下關穴(屬胃經)
 
 
4-9-2.JPG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9-1.jpg   
 
巨髎穴 ( 屬胃經 )
 
2-9-2.jpg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1.jpg  
 
       厲兌穴(屬「」)
 
(一)【厲兌穴】效用
      (1)改善多夢、睡不安穩等症狀
      (2)口噤不能食,口歪,口肌麻痺及萎縮。
      (3)腹脹,肝炎,腦貧血,鼻衄(俗稱鼻出血),足冷,
      
(二)位置圖
      13-2.jpg  
 
(三)簡單取穴方法
      如上圖示
 
(四)自我按摩法(力道:適度)(時間:1~3分鐘)
      13-3.jpg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鼻不利涕黃:厲兌、京骨(膀胱經)、前谷(小腸經)
         (2)脛寒不得臥:厲兌、條口(胃經)、三陰交(脾經)
         (3)瘧不嗜食惡寒:厲兌、內庭(胃經)
         (4)喜寐:厲兌、隱白(脾經)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1.jpg  
 
               內庭穴(屬「」)  
 
(一)【內庭穴】效用
      (1)四肢冰冷,牙齒痛,風疹塊,急性腸胃炎。
      (2)流鼻血,口歪,咽喉腫痛,胃痛吐酸,
          腹脹,泄瀉,痢疾,便秘,足背腫痛。
    
(二)位置解剖圖
      12-2.jpg  
   
(三)簡單取穴方法
      如上圖示
 
(四)自我按摩法(力道:適度)(時間:1~3分鐘)
      12-3.jpg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脛痛不可屈伸:內庭、環跳(膽經)
         (2)厥逆:內庭、章門(肝經)
         (3)小腹痞脹:內庭、臨泣(足臨泣)(膽經)
         (4)睛痛:內庭、上星(督脈)
         (5)牙痛、扁桃體炎:內庭、合谷(大腸經)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1.jpg  
 
              解溪(谿)穴(屬「」)
 
(一)【解溪(谿)穴】效用
      (1)牙疼,煩心,目赤,以其能引上焦(胸即乳房以上)鬱熱下行而解之。
      (2)頭痛,眩暈,腹脹,便秘,腳腕痛,
          下肢痿痺,腎炎,腸炎。口痛,眼疾。
 
(二)位置解剖圖
      11-2.jpg  
       (引用自:經絡與穴道)
 
(三)簡單取穴方法
      如上圖示
 
(四)自我按摩法(力道:重)(時間:1~3分鐘)
      11-3.jpg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膝股腫、胻酸、轉筋:解溪、條口(胃經)
                                           丘墟(膽經)、太白(脾經)
         (2)癲疾:解溪、陽蹻(是指(腎經)的照海穴?)
         (3)風眩頭痛嘔吐煩心:解溪、承光(膀胱經)
         (4)足趾腫爛:解溪、八風(奇穴)、湧泉(腎經)
         (5)腎炎:解溪、腎俞(膀胱經)、復溜(腎經)、陰陵泉(脾經) 
         (6)踝部痛:解溪、商丘(脾經) 、丘墟(膽經)
                         崑崙((膀胱經)的昆侖?)、太溪(腎經)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1.jpg  
 
       豐隆穴(屬「」)  
 
(一)【豐隆穴】效用
      (1)此穴是中醫針灸最好的化痰穴。
          能夠化痰濕,寧神,主治痰多,咳嗽
      (2)頭痛,眩暈,下肢神經痙攣、麻痺,便秘,尿閉。
     
(二)位置圖
      10-2.jpg  
 
(三)簡單取穴方法
      如上圖示
 
(四)自我按摩法(力道:適度)(時間:1~3分鐘)
      10-3.jpg  
          以食、中、無名三指指腹按壓(中指施力),每次1~3分鐘。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四肢不收:豐隆、脾俞(膀胱經)
         (2)風逆四肢腫:豐隆、復溜(腎經)
         (3)痰嗽:豐隆、肺俞(膀胱經)
         (4)喉痹:合谷(大腸經),湧泉(腎經)、天突(任脈)、豐隆。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胃經(增文)-1.jpg  
 
(【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屬(胃經)
 
                                                     (2021/06/04增補)
   
胃經(增文)-1-1.jpg  
 
●【足三里】
功效:為養生保健要穴。
               以腸胃道疾病為主,發熱,高血壓,頭暈,心悸,失眠,休克,昏厥。
定位:(1)用(右)手之虎口,蓋住(右)腳膝蓋(右)側。
               (2)食指按住膝蓋下的(脛骨)旁。
               (3)中指指尖處即是。(4)左腳如同上述方法取之。
 
●【上巨虛】
功效:腹痛,腹脹,腹瀉,痢疾,便秘,闌尾炎,腸炎,胃炎。
定位:(足三里穴)直下3寸(四指橫寬)處。
 
●【下巨虛】
功效:腹痛,腹瀉,痢疾,消化不良。
定位:(上巨虛穴)直下3寸(四指橫寬)處。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1.jpg  
 
       足三里穴(屬「」)
 
    (一)【足三里穴】效用
      (1)調氣血,理脾胃,補虛弱,主治一切胃病。
      (2)急慢性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胃痙攣,食慾不振,
          急慢性腸炎,便秘,四肢倦怠,麻痺,神經痛。
      (3)胸中瘀血,乳癱,心腹脹滿,腳氣,眼疾。
    
(二)位置圖
      9-2-1.jpg  
      9-2-2.jpg  
       (引用自:經絡與穴道)
 
(三)簡單取穴方法有兩種
      (A)
 9-3-1.jpg  
 
      (B)此方法較方便
 9-3-2.jpg  
 
(四)自我按摩法(力道:重)(時間:1~3分鐘)
      9-4.jpg  
          或以大拇指指腹垂直施力按壓。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腳痛、膝腫:足三里、懸鐘(膽經) 、陰陵泉(脾經)陽陵泉(膽經)
                               三陰交(脾經)、太衝(肝經)
         (2)預防子癇發作或減輕症狀:足三里、內關(心包經)、大陵(腎經)
                                          陽陵泉(膽經)、太陽(奇穴)、肩外俞(小腸經)
         (3)胰腺炎:足三里、下巨虛(胃經)、陽陵泉(膽經)、內關(心包經)
         (4)高血壓:足三里、曲池(大腸經)、內關(心包經)、三陰交(脾經) 
         (5)暈厥:足三里、百會(督脈)、人中(督脈)、合谷(大腸經)、太衝(肝經)
         (6)餘熱不盡:足三里、曲池(大腸經)、合谷(大腸經)
         (7)嘔吐:足三里、內關(心包經)、公孫(脾經)、中脘(任脈)
         (8)呃逆:足三里、中脘(任脈)、內關(心包經)
                      膈俞(膀胱經)、天突(任脈)
         (9)胃脘痛:足三里、中脘(任脈)、內關(心包經)
         (10)妊娠惡阻:足三里、內關(心包經)、上脘(任脈)
         (11)慢性腸炎:足三里、天樞(胃經)、上巨虛(胃經)
                              關元(任脈)、行間(肝經)、外陵(胃經)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1.jpg  
 
             不容→天樞→氣衝(共12個穴位)
 
不容→天樞→氣衝(共12個穴位)
成直線排列,每穴皆間隔一寸。
 
(一)穴位效用
      (1)【不容穴】:膽石症,胃酸過多症,嘔吐。
      (2)【承滿穴】:胃痛,腹瀉。
      (3)【梁門穴】:慢性胃腸疾病,糖尿病,肝膽疾病(膽石症,黃疸)。
      (4)【關門穴】:胃炎,腹痛,腹瀉,便秘,糖尿病。
      (5)【太乙穴】:腹痛,胃部膨脹。
      (6)【滑肉門穴】:胃疾病,癲癇,腎疾病。
      (7)【天樞穴】:已專篇說明。
      (8)【外陵穴】:腹痛(小腹痛),月經痛。
      (9)【大巨穴】:下腹部疼痛,腹瀉,便秘,腰痛,下肢疾病,婦女疾病。
      (10)【水道穴】:白帶,月經不調,下腹痛。
      (11)【歸來穴】:泌尿,生殖器疾病(膀胱炎,尿道炎,月經不調,陽萎)。
      (12)【氣衝穴】:已專篇說明
      
(二)位置圖
      (A)胸腹部穴位的間距與走向(穴位太多,有點迷糊!)
胸腹部穴位.jpg  
      (B)
      8-2.jpg  
 
(三)自我按摩法(力道:適度)(時間:1~3分鐘)
      (1)先找出【不容穴】的位置
          8-3.jpg  
          (引用自:經絡與穴道)
 
          (2)四指併攏,以指腹由上往下推捋。左右可同時進行。
          8-4.jpg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7-1.jpg  
 
       氣衝穴(屬「」)
 
    (一)【氣衝穴】效用
      (1)腹痛,疝氣,月經不調,不孕,陽萎,婦人陰腫。
      (2)大腿神經痛,間歇性跛行症,鼠蹊部疼痛。
     
(二)位置圖
      7-1-1.jpg   
       
(三)簡單取穴方法有二
      (A)
      7-2.jpg  
 
      (B)此法較易
      7-2-1.jpg  
 
(四)自我按摩法(力道:適度)(時間:1~3分鐘)
      7-3.jpg  
          以食指與中指兩指指腹揉按,每次1~3分鐘。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疝氣:氣衝、曲泉(肝經)、太衝(肝經)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1.jpg  
 
       天樞穴(屬「」)
 
(一)【天樞穴】效用
      (1)便秘,腹瀉,腸鳴。
      (2)對於腹痛、虛損勞弱、傷寒等疾病,可抑制其疼痛。
      (3)中暑嘔吐,男性生殖疾病,月經不調,不孕等病症。
      
(二)位置圖
      6-2.jpg  
        
(三)簡單取穴方法
      6-3.jpg  
      
(四)自我按摩法(力道:適度)(時間:1~3分鐘)
      6-4.jpg  
          ◎揉按此穴,會有打嗝、放屁、腸胃蠕動、或輕瀉等情況,
             均屬正常反應。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食不化、不嗜食、俠臍急:天樞、厲兌(胃經)、內庭(胃經)
         (2)面浮腫:天樞、豐隆(胃經)、厲兌(胃經)、陷谷(胃經)、衝陽(胃經)
         (3)月潮違限:天樞、水泉(腎經)
         (4)痢疾:天樞、大腸俞(膀胱經)、足三里(胃經)
         (5)腸麻痹:天樞、氣海(氣海俞?)(膀胱經)
                         大腸俞(膀胱經)、上髎(膀胱經)
         (6)闌尾炎:天樞、合谷(大腸經)、闌尾(奇穴)、
                         上巨虛(胃經)、關元(任脈)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1.jpg  
 
       人迎穴(屬「」)
 
(一)【人迎穴】效用
     高血壓,咽喉腫痛,氣喘,瘰癧(頸部淋巴結結核),甲狀腺功能亢進。
 
      此穴對血壓具有雙向調節作用,
      血壓高者可使血壓降低,血壓低者能讓血壓增高。
 

         高血壓病人需規律服藥,降壓藥不可停!   

         但是如果沒有藥物在身邊,血壓卻過高的時候,(或心悸或心動過速的人)
         (1)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去輕輕按壓【人迎穴】, 
         這時可以刺激到頸總動脈,使心率減慢,心輸出量減少,
         以達到快速降壓的目的。

         人迎穴所處的位置為頸動脈
         是監測向腦部供血量和血液中含氧量的關鍵所在。
         故切忌兩邊同時點壓人迎穴,可能造成腦部缺血缺氧,
        操作時應左右交替推按。
         單側按壓15秒,再換另側按壓15秒,持續5分鐘。

         (2)再單手置於頸後,掌根和四指同時按揉頸後兩側【風池穴】(屬膽經),
         自上而下擦動後頸至頸部透熱。

         (3)掐耳尖(耳朵最上部)降血壓

         (4)輔助治療的穴位
         按【太衝穴】(屬肝經),降肝火型高血壓。先點揉,再向下捋。
         按【內關穴】【外關穴】,(屬心包經)降痰阻型高血壓。
         按【湧泉穴】(屬腎經),降腎虛型高血壓。
         另【大椎穴】(屬督脈),【曲池穴】(屬大腸經)。

(二)位置圖
      5-2.jpg  
 
(三)簡單取穴方法
      5-3.jpg  
      
(四)自我按摩法(力道:輕)(時間:1~3分鐘)
      5-4.jpg  
          (1)切忌兩邊同時按壓。
          (2)食指與中指併攏,以兩指指腹輕輕按壓。
          (3)左右交替推按,各1~3分鐘。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霍亂、頭痛、胸痛、呼吸喘鳴:人迎、內關(心包經)關衝(三焦經)
                                                三陰交(脾經)、下三里(即足三里)(胃經)
         (2)高血壓:人迎、曲池(大腸經)、足三里(胃經)
 
(人迎穴)與(天窗穴)皆與(喉結)齊平,兩者易為混淆。
6-9-2.jpg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1.jpg  
 
       頰車穴(屬「胃經」)
 
(一)【頰車穴】效用
      (1)口眼歪斜
      (2)牙關不開,顏面神經痲痺,聲嘶沙啞,頷頰炎,頸部痙攣。
      (3)腮腺炎,下牙痛。
      
(二)位置解剖圖
      4-2.jpg  
       (引用自:經絡與穴道)
 
(三)簡單取穴方法
      4-3.jpg  
      
(四)自我按摩法(力道:適度)(時間:1~3分鐘)
      4-4.jpg  
          (1)食指彎曲壓在中指上。
          (2)用中指指腹揉按。
          (3)可左右同時揉按(也可單側)。
          (4)每次按壓1~3分鐘。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口眼歪斜:(A)頰車、地倉(胃經)
                            (B)頰車、水倉(地倉?)、小溝(水溝?)、
                                承漿(任脈)、聽會(膽經)、合谷(大腸經)
         (2)口噤不開:頰車、承漿(任脈)、合谷(大腸經)
         (3)火牙痛:頰車、合谷(大腸經)、二間(大腸經)
                         內庭(胃經)、湧泉(腎經)、行間(肝經)
         (4)牙髓炎及急性牙周炎(下牙):頰車、大迎(胃經) 
                                                       承漿(任脈)、合谷(大腸經)
         (5)急性腮腺炎:頰車、翳風(三焦經)、合谷(大腸經)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1.jpg  
 
      地倉穴(屬「」)
 
(一)【地倉穴】效用
      (1)顏面神經麻痺,顏面神經痙攣、疼痛。
      (2)口歪、流涎,三叉神經痛,眼瞼(俗稱眼皮)跳動。
      (3)口渴,失音,目昏。
   
(二)位置解剖圖
      3-2.jpg  
       (引用自:經絡與穴道)
 
      3-2-1.jpg  
 
(三)簡單取穴方法
      (略)
 
(四)自我按摩法(力道:重)(時間:1~3分鐘)
      3-3.jpg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三叉神經痛:地倉,魚腰(奇穴),四白(胃經)
      (2)流涎:地倉、頰車(胃經)、中脘(任脈)、幽門(腎經)
                   大陵(腎經)、下巨虛(胃經)、然谷(腎經)
      (3)鵝口瘡:地倉、合谷(大腸經)
      (4)中風口眼歪斜:地倉、頰車(胃經)、合谷(大腸經)
                               內庭(胃經)、太衝(肝經)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jpg  
 
       四白穴(屬「」)
 
   (一)【四白穴】效用
      (1)眼睛保養,治療近視。
      (2)目赤痛,目翳,眼瞼瞤動,口眼歪斜,頭痛眩暈。
      (3)角膜炎,青光眼,夜盲,結膜搔癢,角膜白斑,鼻竇炎。
      (4)神經系統疾病:三叉神經痛,面神經麻痺,面肌痙攣。
     
(二)位置解剖圖
      2-2.jpg  
       (引用自:經絡與穴道)
 
(三)簡單取穴方法
      2-3.jpg  
 
(四)自我按摩法(力道:適度)(時間:1~3分鐘)
      2-4.jpg  
          (1)双手食指伸直。
          (2)以食指指腹揉按左右穴位。
          (3)每次1~3分鐘。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三叉神經痛:風池(膽經)、下關(胃經)、四白、
                              承漿(任脈)、合谷(大腸經)
         (2)鼻炎:四白、迎香(大腸經)、合谷(大腸經)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jpg    
 
        承泣穴(屬「」)
 
(一)【承泣穴】效用
       (1)眼部各種疾病:近視,遠視,夜盲,眼顫動,眼瞼痙攣,角膜炎,
                              視神經萎縮,眼睛疲勞,迎風流淚,老花眼,白內障,
                              急慢性結膜炎,青光眼,色盲,瞼緣炎,視神經炎,
                              視網膜色素變性,眶下神經痛。
       (2)神經系統疾病:面肌痙攣,面神經麻痺。
     
(二)位置解剖圖
      1-2.jpg  
      (引用自:經絡與穴道)
 
(三)簡單取穴方法
      1-3.jpg  
     
(四)自我按摩法(力道:輕)(時間:1~3分鐘)
      1-4.jpg  
          (1)双手食指伸直。
          (2)以食指指腹揉按左右穴位。
          (3)每次1~3分鐘。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眼疾:承泣、太陽(奇穴)、合谷(大腸經)
         (2)青光眼:睛明(膀胱經)、承泣、風池(膽經)
                         曲池(大腸經)、太衝(肝經) 
         (3)視神經萎縮:承泣、風池(膽經)、肝俞(膀胱經)
                               腎俞(膀胱經)、合谷(大腸經)
         (4)口歪僻:承泣、地倉(胃經)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jpg  
      【胃經】總論
    
(一)【胃經】的循行路線
(1)動畫(藍色線條體內循行路線紅色線條體表循行路線。)
  0-2-2.gif  
 
(2)詳圖
 0-3.jpg  
 
(二)【胃經】的穴位
 0-4.jpg  
 
 0-4-1.jpg  
 
(三)【胃經】的症候
 
(1)主要器官與組織:口腔(齒),鼻,上眼瞼,乳腺。
 
(2)器官功能:經神功能,消化,
                   局部(上呼吸道,胸部,下肢,臉部的脂肪組織。)
 
(3)主要疾病:神經與精神方面的疾病(狂燥,憂鬱,情緒,壓力。)
                   牙齒疼痛,牙齦發炎,鼻竇炎,關節炎,
                   胃炎,腸炎,腸壁異常,婦女的外生殖器官有病變。
 
(4)外經病候:口乾,鼻乾燥,唇口生瘡,胸膺腫痛,目赤,
                   下肢紅腫痛,或腿足發冷,體熱,神昏譫語或癲狂譫語,
                   目痛,面赤,頸腫,口唇斜。
 
(5)內臟病候:腹部膨大水腫,覺臥不安,癲狂,
                   消穀善飢或食慾減退,尿色發黃。
 
(6)亢進時出現的病症:興奮,體熱,腹脹,打嗝,便秘,食慾增加,
                               胃痙攣性疼痛,胃酸過多,唇裂,
                               經絡走向的腿感疼痛與痙攣。
 
(7)衰弱時出現的病症:餐後腹疼或腹瀉或嘔吐,消化力減弱,
                               胃酸不足,憂鬱,下肢倦怠。
 
(註:十二經脈,入腑藏者,以為內經,行於四肢及皮膚者,以為外經也。
故經絡病變,或表現為局部的外經病候,或表現為內臟病候,二者往往同時兼見。)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