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1.jpg  
 
                昆侖穴(屬「膀胱」)
 
              (2021/07/01更正定位)
 
(一)【昆侖穴】效用
      (1)主治 : 婦女卵巢、男性睪丸功能及病症。
      (2)保健調理 : 頭痛,項強,目眩,肩痛,腰背痛,坐骨神經痛,關節炎,
                         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病,難產胎盤不下,腳氣。
     
(二)位置解剖圖
      10-2-1.jpg    
      10-3.jpg  10-2-2.jpg  
 
本穴位於腳外側,而腳內側的是「太溪穴」(屬腎經)見下圖,兩者易混淆 !10-3-2.jpg    
 
(三)簡單取穴方法
      如上圖示
 
(四)自我按摩法(力道:輕)(時間:左右各1~3分鐘)
      10-4.jpg  
      10-5.jpg  
          (1)此處刮按非常疼痛,開始慎勿大力。
          (2)孕婦禁大力。
 
    (五)輔助治療的配穴
         (1)目赤:太淵(肺經)、陽溪(大腸經)、崑崙。
         (2)踝跟骨痛:絕骨(又名懸鍾)(膽經)、崑崙、丘墟(膽經)
         (3)小兒陰腫:崑崙、太溪(腎經)、太衝(肝經)
         (4)腰背痛:環跳(膽經)、委中(膀胱經)、崑崙。
         (5)轉筋、目眩:承山(膀胱經)、崑崙。
         (6)穿跟草鞋風:崑崙、丘墟(膽經)、商丘(脾經)、照海(腎經)
         (7)便毒、癰疽:承漿(任脈)、三陰交(脾經)、崑崙。
              (癰疽泛指損傷面較大較深的瘡瘍腫毒。)
         (8)喘逆:神門(心經)、陰陵泉(脾經)、崑崙、足臨泣(膽經)
         (9)咽頭結核:崑崙、僕參(膀胱經)
         (10)足搐搦(搐搦即抽搐,俗稱抽風):崑崙、解溪(胃經)
                                                           足臨泣(膽經)、陷谷(胃經)
 
 
 
 
 
本文係多方彙總,以作為自己保健參考之用。若疏忽而侵權,煩請知會,將立即刪除。
arrow
arrow

    半呆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